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第二版)》 - 推荐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推荐教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第二版)》
2010-03-01 10:34:38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书名】: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第二版)
 【作者】:薛荣久 赵玉焕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院校国际经贸专业规划教材
 【版次/印次】:2/1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811346053
 【字数/页数】:408千字/327
 【开本/纸张】:185mm×230mm/
 【适用层次】:
 【定价】:33.00

 总序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套教材,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精心编写,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过渡期结束后的2007年初开始陆续出版,是一项重要的教材建设工程。它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步发展,标志着我院为国家培养创新型高等人才所作出的一份特殊贡献。

 我院历来重视教材建设,秉承50多年学科建设的经验积累,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国际运输与物流、经济学等专业领域先后出版了大量教材,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等累计发行近150万册,这两门课程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系列教材的出版,是对我院近十年来学科建设成果的一次检阅。自“九五”以来,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我院对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进行了认真全面的专业梳理和课程体系优化,以面向新世纪、面向全球化、面向提升学生职业生涯竞争力为导向,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视野开阔、目标明确、标准严格、工作扎实,老中青三代学者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学院所开设专业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的编写工作。回顾我院“九五”以来课程体系建设,我们走过了一条清晰的发展之路。首先是课程群的界定和建设,我们抓住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对外向型经济人才的需求急
速增加的机遇,围绕着我院长期积累的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物流等专业所形成的专业优势,借鉴国际上高水平大学的课程建设经验,设定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所需要的课程群。在此基础上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海内外招聘和支持现有教师在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以国际化的高标准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凝聚了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我院以国际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标准评价师资队伍,以高水平科研促进高水平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

 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进步,我院的专业领域和课程覆盖面均有了很大的突破。

 进入21世纪,我院的国际贸易学学科被教育部列为在本领域惟一的国家重点学科,为我院的学科群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我院以国际上先进的研究群(Research Cluster)的模式,开展了学科建设,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本套系列教材的问世,得益于“211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丰富和国际学术交流的经验分享。这些教材的作者,都是我院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本课程的核心问题都有深入的研究,对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将其体现在教材的体例安排和知识点的表述之中。我们在组织这套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一直坚持建设精品教材、方法与国际接轨、内容面向我国全面对外开放新时代的原则,相信使用这套教材的教师和学生会有切实的体会。

 本套教材的出版得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从社长、总编辑到责任编辑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也见证了我院和出版社长期的精诚合作关系。

 使用这套教材的国内各高校教师和学生将最有资格发表评论,我们也真诚地欢迎你们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以使这套教材再版时日臻完善,随岁月的流逝和中国的崛起而成为经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院长、教授 赵忠秀
 2007年1月25日

 第二版前言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人的领导下,经过15年漫长而艰苦的谈判,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在充分享受权利的同时,认真履行义务,外贸取得了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建立和完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推动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促进世界贸易组织在实践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惟一专门协调和管理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为全球经济贸易活动建立了一套稳定和可预见的多边贸易体制,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已成为我国与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进行开放、公平和无扭曲竞争、获取双赢的平台。

 2002年开始的多哈回合谈判虽然遭遇挫折,但仍然在曲折中前进。这轮回合的成功,将对世界和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人才所具备的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贸易组织方面的知识,经我创意,在国内大学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先开设了世界贸易组织课程,我编著了相应的教材——《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于2003年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主讲的《世界贸易组织概论》被评为2008年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国际贸易和世界贸易组织教学和研究基础上编著的。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有幸借调到当时的外贸部国际小组(后为国际司),为邓小平参加第六届特别联合国大会准备发言稿,开始比较深入地接触关贸总协定的内容,进而激发起研究的兴趣,并开始跟踪研究。1986年,中国提出“复关”后,我的研究范围转向中国“复关”大计。1991年,经外经贸部批准,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创建关贸总协定研究会,担任会长。1993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带国内第一批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方向的博士生。1996年,关贸总协定研究会更名为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我任会长。2000年1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贸组织研究中心建立,我担任主任。2000年8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界贸易织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我先后担任主任和学术主任。2003年,由国家民政部批准,由商务部主管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成立,我担任副会长。

 回忆起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研究历程,我承担了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世贸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并于1997年出版了该研究成果——《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一书。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先生作出鉴定,获1998年“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1999年与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郑志海院长共同主编《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2001年出版专著《中国加入WTO纵论》;2004年完成并出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界贸易研究中心重大课题《WTO多哈回合与中国》;2005年完成教育部课题《新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世界市场竞争》(又名《国际贸易竞争学》)。与此同时,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本科生、远程教育、研究生和博士生等教学层次相继开设了世界贸易组织方面的课程,如《世界贸易组织概论》、《世界贸易组织专题》和《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

 《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出版后,得到国内开设此课院校的肯定和使用。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第二版)中,我们力求作到以下几点。

 1.坚持和完善原已确立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确立的思路是:世界贸易组织确立和发展的基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使命—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世界贸易组织的运作—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与规则—世界贸易组织的业绩与作用—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2.在内容上力求融会贯通,有机整合第一,创建性地提出世贸组织确立与发展的基础。第二,对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进行了比较概括和深入的分析。第三,对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成员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此外,对影响新成员加入的因素作了分析。第四,概括出世界贸易组织坚持的9大基本原则。第五,在世贸组织整体原则和规则上,作了层次上的区分,明确协定与协议之间的附属关系。第六,内容求新。

 第二版纳入2008年年底以前的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内容。

 3.以高校本科同学为主要使用对象

 在编著中力求简明扼要,体例清楚。为了使用方便,在每章开始,均有本章导语;在每章末有小结、思考题和案例分析;最后,有五个与《教程》内容密切相关的附录。

 在本书的修订中,得到博士研究生杨凤鸣和薛艳女士的协助。

 恳请使用和阅读本版教材的教师、研究人员和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进行修正。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
 薛荣久
 2009年1月15日于耕斋

 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