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陈丹青在首都图书馆作“十年写作”演讲 - 广西师大社新书发布会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广西师大社新书发布会
陈丹青在首都图书馆作“十年写作”演讲
2011-01-13 16:32:57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本网讯 2011年1月,陈丹青推出两本新作《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近日,他作了一次讲演,回顾自己归国十年以来的写作,同时,作为一个有力的文化批评者,他也对一些公共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远没有说出我的看法”“这是一个不再认真的时代”“我没有理想国,我的终点是殡仪馆”。

 不是很相信真的在读我的书

 从2000年回国到现在,陈丹青出版了《退步集》《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等多种作品,其间,他因辞职事件及公开批评教育现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成为舆论一时焦点。除了教育,他对城市、影像、传媒等文化领域的诸多现象亦有独到见解和批评。



 2011年1月,陈丹青推出两本新作《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前者将鲁迅重新放置回“民国的风景”中,与其说是“还原”了鲁迅,不如说是为一个人、一个时代重新注入灵光。后者是陈丹青的画集,囊括了《归国十年》画展的精华内容,更增添大量图片与文字,可以看到 “油画陈丹青”赫然归来。近日,陈丹青在首都图书馆作了一次主题为“十年写作”的演讲,现场座无虚席。

 谈起今天的演讲,陈丹青说昨天晚上在准备今天的发言稿,想办法能够说出一点意思来,可是想了很久还是想不出多少意思,在现场就想到哪说到哪。他谈了到目前为止出的几本作品的相关情况,回忆《纽约琐记》最早1999年交稿,首印是3500册,在书市上,“等到我走到我的摊位的时候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大概几十本书在那里,我看到我旁边有另外五个作家,其中一个女的作家叫皮皮,我一直想扭头看她,她一直没回过头”。

   陈丹青认为自己的写作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他的写作几乎没有一篇是他自己要写的,都是别人给的话题;第二,他怎么会持续些到现在?“我相信就因为被告知我有读者,并不是因为畅销,我并不相信畅销,我的书也算是畅销的,但我不会很高兴,我不是很相信别人真的在读你的书。我会疑问究竟为什么会卖这么多?”

 不跟木心先生讲,也不敢给他看

 木心作品的被发现,跟陈丹青的推荐有很大关系,他回忆自己跟木心先生的交往,“从1983年认识木心先生,他对我的影响很大”。1989到1994年这五年,他们在纽约的这些“盲流画家”,听木心先生给他们讲世界文学史,“我到现在还保留6本笔记”,“说起来可能不信,我这些年持续出书,我不跟木心先生讲,也不敢给他看”。

 当年《退步集》一书出版,引起热烈反响,在陈丹青看来,“之所以有社会影响,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我在骂教育体制,我是一个反社会的人。这些年我每年都被叫到各大学讲演,走廊里站满了人,我想我不会发昏到以为我真的这么有魅力。”他认为不是因为艺术,不是因为所谓知识、思想、写作,“仅仅因为我替这些年轻人说话,但是这些说话是一点用都没有的,不可能改变现状,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

 陈丹青认为鲁迅是个有趣好玩的人,而他自己解读鲁迅本身更是有趣好玩。他说自己会去谈鲁迅问题,真的没有想到过,为什么去谈?“这是我的生存经验,就是一件事情你要去做,做了以后你才知道你做不到,或者说你居然做到了,做的怎样是另一回事,但是你要去做”。

 作为一个出色的写作者,陈丹青分享了他的写作经验,“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叫起承转合,只知道文章会带你走,而不是我带文章走。”画画也是如此,但他很少谈绘画,不敢写,“今天这个空间心浮气躁,同时好的一面又多元,我会非常慎重谈这个问题。真实的原因是我怕同行,因为我认识他们,他们是我的同学、老师、晚辈,一块儿喝茶、吃饭、开玩笑,很多问题其实不敢说”。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素描:2000-2010》《笑谈大先生》 (2011.01.12 17:27:35)
  • 广西师大出版社•北京贝贝特 2011年春重点新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丹青《笑谈大先生》结集 (2011.01.10 10:49:04)
  • “名嘴书生”四人聚谈  (2010.01.19 16:43:19)
  • 广西师大社在京举行感恩答谢暨汪涵、陈丹青新书发布会 (2010.01.19 8:19:32)
  • 陈丹青、梁文道近期活动一览 (2009.01.09 10:33:38)
  • 陈丹青VS梁文道谈新书:常识的中西对立让我们难过 (2009.01.09 9:32:41)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