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

《尼日利亚文学史》(订购)
李永彩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2年10月出版
尼日利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尽管它作为一个地理政治实体是英国在1914年确立的。但据考古发现,在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栖居、采集、狩猎并且使用石器。在阿布贾附近,考古发现公元前580—公元前200年的熔铁炉。在诺克附近考古又发现公元前500—公元前200年的炼铁工具。这些足以证明尼日利亚的原住民很早就懂得用铁矿石炼铁的技术。公元8世纪,扎格哈瓦(Zaghawa)游牧部落在乍得湖周围建立卡奈姆—博尔努(Kanem-Bornu)王国,该王国延续了一千多年。公元9世纪,埃多人在贝宁建国。从10世纪开始,约鲁巴人在尼日尔河下游建立伊费和奥约等王国。11世纪前后,豪萨人在尼日利亚西北部建立七个城邦,史称“豪萨七城邦”。
尼日利亚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但是它与北美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同,这些地区已经成为白人为主体、白人为主宰的国家,那里的原住民有的几乎被灭绝,有的已经被边缘化。尼日利亚与南非也不同:南非有大批白人定居者,而尼日利亚一直以来是地地道道的黑人国家,是黑人主宰的国家,是一个最能体现黑人文明且有尊严、有理想的国家。
尼日利亚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有250多个民族和50多种语言、250多种方言。其中最大的3个民族是:北部的豪萨—富拉尼族(占全国总人口的29%),西南部的约鲁巴族(占全国总人口的21%)和东南部的伊博族(占全国总人口的18%)。政府规定: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伊博语是教育语言,英语是官方语言和教育语言,即全国各族的通用语言。尼日利亚也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从社会发展阶段来说,有狩猎采集文化、农耕文化、铁器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从价值取向来说,有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非洲传统文化。如今,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西非国家已加快融入现代社会,加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政府积极推行现代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日益增多,三个级别的学制和我国的学制差不多。国内报纸种类繁多,仅次于埃及,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名列第一。
尼日利亚文学是既古老又崭新的文学。口头文学源远流长,长达几千年,至今不但存在,而且继续发展,成为当今人民生活的一部分。13世纪前后,书写文学在北方出现,后来又出现用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伊博语以及英语书写的文学。尼日利亚现代文学非常发达,不但数量多,而且门类齐全。在非洲100部经典中,有13部出自尼日利亚作家之手。作家之多,超过任何一个非洲国家,而且作品数量遥遥领先,质量令人称赞。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1930—2013)被称为“非洲现代小说之父”,沃莱·索因卡(Wole Soyinka,1934—)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非洲黑人作家,克里斯托弗·奥吉格博(Christopher Okigbo,1932—1967)是非洲重要的诗人,西普利安·艾克文西(CyprianEkwensi,1921—2007)是“非洲城市小说之父”,本·奥克瑞 (Ben Okri,1959—)和女作家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1977—)已经誉满国内外,有望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事实证明:尼日利亚是非洲的文学大国,也是非洲的文学强国。
尼日利亚文学,是尼日利亚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尼日利亚文学,跟其他国家的文学一样,经历了发生、发展、互动、嬗变的过程。反过来,尼日利亚文学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差异。尼日利亚文学史就是关于尼日利亚文学发生、发展、互动、嬗变的历史叙事。文学史以文学创作为基础,但不只是单纯的文学叙事,还常常是国家叙事:一方面它勾勒一个国家的文学发展轨迹,总结其文学成就;另一方面它也描绘和反映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形象,强化和反映一定的意识形态。
本文选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尼日利亚文学史》前言。
相关内容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尼日利亚文学史》
来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