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路径研究》(订购)
陈寒非 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3年10月出版
作者简介
陈寒非 男,湖南岳阳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法律社会学、 法律史学等领域的研究。曾在 《现代法学》 《清华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司法部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获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一等奖 (2018)、 第三届孙国华法学理论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2015) 等奖项。现任北京社会治理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入选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英才培养计划” (2017)、“十四五” 时期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 (2023) 等。
内容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本书将中国乡村治理法治化问题置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进行思考,从主体、规范和运行三个维度来探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各个要素。然而,限于篇幅,本书在主体维度主要探讨了宗族组织、能人治村、新乡贤等乡村治理主体的治村过程及其法治化路径;在规范维度主要探讨了村规民约、习惯法等治理规范的功能及其与国家法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运行维度则主要探讨了网格化治理中法治因素的纳入,以及纠纷解决过程中如何运用传统资源等。
本书写作基本框架
创新之处
1.本书的写作资料主要从田野调查中获得,具有真实性,能够反映当下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能人回归工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等方式使村民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本书实例较多,具有说服力,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我国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进程;同时,所举证实例并不局限某一个地方,而是通过多个省份多个村庄的真实事例来进行论证。
3.本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法。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首先,为作者考察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乡贤治村”的作用及民众认知等问题提供了便利;其次,确保作者在前期调查中收集到真实数据,以及资料的多样性,包括村史村志、访谈稿、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等。运用规范分析法,结合实证调查经验对当前“乡贤治村”模式的法律规制方案进行规范分析,从顶层设计和实际操作层面提出制度性建议,合理构建可行的“乡贤治村”法律规制方案。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