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教观澜》(订购)
高长安 著
燕山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消息、通讯、专访等形式,以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小视角折射大时代,点滴记录了科学人物事迹、科技前沿成果、专家观点声音、社会人文进步等,体现了一名媒体记者的观察和思考。
本书集结了作者高长安在《中国科学报》任河北记者站站长期间在媒体刊发的140余篇新闻作品,其中大部分报道采访自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等,书中既描写了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院士、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也记录了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工程师、技术员的点点滴滴,还有“中国天眼”工程建设团队背后的故事,以及院士团队以中医药治疗血管病变取得的重大突破、原创成果等。
作者简介

高长安,涿州市融媒体中心资深记者,曾在西藏军营中砺炼成长,退伍后先后在广播、电视、报刊做记者、编辑,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有100余篇新闻作品获得国家和省、市好新闻奖。

序言
高长安先生是我的一位年轻朋友,由于我们曾为同事,故多有交往。
我出于对新闻事业的关注,一向鼓励媒体人将作品结集出版,对长安先生亦然也。
想当年的长安先生,一腔热血,入伍即进藏,在世界屋脊为祖国站岗。这是一种特殊的双重试炼、双重磨炼、双重锤炼!苦吗?累吗?难吗?无须多言,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同身受。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与经历,让这位年轻人得到了绝大多数同龄人没有的收获。走时几丝青涩,回来优秀杰出。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回报着五湖四海。长安先生先后在广播、电视、报刊做记者、当编辑。
本书汇集长安先生的新闻作品,以消息、通讯、专访等形式,真实地记录了河北乃至中国科技的发展进程,表述了一位科技记者的观察和思考,洋溢着一位媒体人的科学态度与敬业精神。
对于本书,大家尽可通过阅读予以评论,我只是谈自己先睹为快的点滴感受。
一位作者,只要写字或敲词,其实都是自己心胸的抒发与视野的延展,这是不必掩饰也无法掩饰的。尤其是作为记者,所写文字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如果没有几分与众不同,那么就难服众。
惺惺相惜,高人相亲。长安先生与作品中的科学家、工程师、学者建立的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采访,而是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一点对于记者非常可贵。记者常常感叹“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其实这种感叹如果追根溯源,首先是记者的问题。作为记者,是不是对自己的采访对象抱着敬畏之情呢?长安先生对每一次采访,都做足功课,将采访对象的各种信息相互印证,所以他对采访对象的了解往往令对方吃惊,这自然就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
长安先生对新闻工作的热爱,还有一个重要的动力,那就是对学问的追求。记者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通俗易懂?长安先生的方法就是“先深入”“再浅出”,每个问题都要穷追到底。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正是这种知识海洋里的“两栖”,理性与感性的交互,使本书的内容成为历史,因为即刻的新闻就是即刻的历史。
近年媒体变化巨大,许多媒体人纷纷转行,而如何适应新的科技手段与调控社会心理,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面对未来的自信与镜鉴。这也是我们阅读本书的意义之所在。
每一位记者都有其不可复制的独特性。让我们通过长安先生的修为,温暖我们自己,温暖我们的朋友。
供作者与读者一哂。
刘洪海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执行秘书长
中国科学报社原社长、总编辑
来源:燕山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