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瑞士中小型企业基金会亨里克·施耐德为人大社《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英文版撰写书评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瑞士中小型企业基金会亨里克·施耐德为人大社《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英文版撰写书评
2013-02-01 08:25:21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
  978-7-300-10517-8
  范志勇
  2011年3月

  《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英文版于2011年3月由天窗专业出版集团出版。本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经济特征进行了简要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选择进行研究。本书通过规范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书的作者范志勇,是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

  《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英文版自出版之后,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好评。瑞士中小型企业基金会亨里克·施耐德为其撰写书评,书评如下:

  
 
书评译文:

    范志勇先生的《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是“中国经济问题”系列丛书首次发行的五本图书之一。该系列丛书由天窗专业出版集团出版,该集团致力于让外国读者通过本地的语言阅读中国的经济著作。《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首次从内在角度将中国经济展示给全球专业的经济学家。

  除了本书外,“中国经济问题”系列丛书还包括:《服务业驱动长三角》、《中国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商业银行:竞争、集中和效率的关系研究——对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市场考察》、《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与展望》。本文仅针对《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进行评述。

  本书的标题蕴含双重含义:第一,本书将会阐述中国改革开放对国际市场及其规章制度的影响;第二,本书将会把焦点聚集于货币政策。在2005年之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中国人民银行—也是中央银行—设定人民币与美元间的准固定汇率。在2005年,中国中央银行宣布政策变动:人民币汇率是可浮动的(尽管含有固定参数),也是可增值的。从那时起,中国就卷入了关于“不自由浮动”准确性及其设定的国际争论之中。

  本书在此项政策推出的五年后出版发行,使用大量翔实数据,对2005-2008年间的政策及其市场反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对中国货币市场感兴趣的经济学家提供参考材料。

  本书的第一部分深入洞悉了国际竞争中新“波动体系”的货币特征。其中,主要问题在于:适用美国的理论解释能否同样适用中国?作者发现,这是不能的。因为两国在货币环境的运行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特别是两国货币周转率及其对总需求影响的差异和包括通货膨胀和收益差额的价格系统传递间的差异。

  第二部分是本书的重要部分,重点阐述了中国货币传递机制的内在因素。作者分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企业的贷款需求,家庭需求的调整,官方利率函数预期值的总调整。

  作者对于家庭和预期值的分析看似完美无缺,但有人对他的分析方法提出了质疑。在纯粹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追求利益的行为会歪曲中央银行的政策。然而在中国,政治、银行和企业的融合度似乎非常高。数据表示,政府不单单只管理人民银行,其对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我们有理由设想银行和企业是政府货币政策中的工具。然而,作者并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货膨胀问题日益重要。因此,本书的第三部分主要围绕在中国货币政策下,新波动体系中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提高型的通货膨胀展开阐述。

  本书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总结了第二、三部分的主要分析成果。宏观经济方面,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减少外需和经济增长。针对这种情况,作者认为货币政策应作出相应调整,保持相对稳定的总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国必须制定适合自身的货币政策。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本书翔实的数据为每位经济学家提供了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和货币政策的机会。作者分析深入并将中西理论实践相融合,使得本书具有极大的经济影响力。本书英文版的出版,可谓是一件大好事!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01月29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不唯书”的经济学故事书《货币的教训》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03.29 8:42:14)
  • 解读货币凶猛之谜——《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1.11.30 15:49:05)
  • 《全球货币市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04.22 16:23:07)
  • 穿透货币表象的欺骗性——《美国货币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3.17 8:43:18)
  • 《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1.12 9:29:30)
  • 适应教学是创新的前提——《货币金融学》主编殷孟波教授谈教材编写 (2005.11.23 16:04:30)
  • 人大社《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 (2003.12.04 11:38:46)
  • 《货币银行学教程》 (2003.07.28 17:02:14)
  • 高鸿业解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002.12.25 15:20:38)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