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写在历史的前方——《超越国家》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写在历史的前方——《超越国家》
丁云
2003-01-08 15:03:45 来源:
《超越国家》 董健 著 当代世界出版社
初次听《超越国家——从主权破裂到新文明朦胧》一书作者谈起该书稿时,本不是这个书名,而是《主权破碎》。乍然一听,心头暗惊,怎么用这么个名字,会不会有悖国家的方针政策。看出我的疑惑,作者赶忙解释说,这是泛指整个国家体系中存在着的一种变化趋势,不具体针对某一国家。带着谨慎与好奇,翻阅书稿后渐渐释然。
作者的出发点,是力图站在社会发展的动态角度,着重探讨现代主权国家的权力、职能、形态及地位的衰变,分析并预测全球社会进程的重要方向。在时间上,它着眼于社会发展及全球战略格局的中长期未来;在空间上,则侧重于国家体系在新生产关系所引发的社会变革中所面对的诸般挑战。认为国家权力作用的递减,不仅来源并表现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变之中,并且这些巨变的合力,还在渐渐地向我们展现出一种新文明社会的朦胧形态。站在社会发展的动态角度来看,应该说,它是客观的,冷静的,也是前瞻的。
现在沾国际学术边儿的书籍,也同商业类、益智类书籍一样,多是西方舶来品或是东拼西凑的组装品,国人自己孜孜以求得来的作品,不仅占市场影响的比重越来越少,其中还有相当的数量或是拾人牙慧、或是翻炒旧论、或是因循成规,锐意新论者寥寥。时间长了,我们这些当出版社编辑的都觉得沉闷。于是就特别希望能多有一些经过大脑艰苦耕耘出来的文字,经我们的手,变成社会的财富或话题。《超越国家》一书便是属于这一类的。虽然它在论证结构的表述方式和理论的透彻性上存有不尽如人意处,但书中表现出来的探索勇气、广阔视野以及对全球事务的敏锐判断和颇具胆识的趋势前瞻,还是把我吸引住了。
以现实主义的冷静思维,广泛考察全球社会所发生的广阔变化,是这本书的发轫基础;集中展示并分析全球社会变化给国家体系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预示这些负面影响和造成负面影响的种种因素所可能转化成的未来社会趋势,是它的主旨立意。应该说,负面和趋势,既是该书实际意义上的主题词,也是它的社会与学术价值所在。所谓负面,是指该书将当今新生产力、新社会意识、新社会形态给国家体系造成的冲击,从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中抽离出来,使读者清楚地看到我们世代依存的国家社会在组织结构和行为能力上所面对的诸般挑战。所谓趋势,是指该书并没有停留在对负面现象的集中表现和分析上,而是继续从那些给国家造成负面影响与冲击的因素入手,对未来社会趋势进一步进行了含义深远的探索,从而为我们指出了许多重要的未来变化的可能。这些可能性的真实度,至少在我看来,正如作者所一再强调的那样,或许就真的已经或明或晦地存在于全球社会的现实生活之中了。比如,已开始的恐怖主义的猖獗泛滥、核扩散的难以阻挡、非国家行为体的茁壮成长等;比如,正形成的对制太空权的争夺、全球体系的兴起、未来多重多极的世界格局等。
细看此书,你会发现许多作者努力得来的新概念或新解释或新观点,其中关于人类即将走向新文明的预期,更可能是划时代的首论。书中认为,虽然这个新文明的前景与轮廓至今还十分模糊,以至无法描绘,但今天人们所感受到的绝大多数新生事物——如全球化、主权让渡、新经济形态、新社会观念及文化道德的迷思等等,都可能是这一新文明进程的初始反映。汲取过往文明时代的教训,在如何面对未来、构造未来的问题上,作者更是睿智地提出了人类应更具有“自我修正的历史自觉”的认识方向。如果说我们都是身处历史进程迷雾中的行路者,那么书中那些种种关于未来的判断与现实的质疑,就可以被视做是一个个预示方向的标识。它们似点点烛光,浮动在历史前方的重重迷雾里,多少总能给前行中的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心理准备。
或许,任何创新都有着不完善的代价。虽然该书固有的一些缺失妨碍了其在纯理论意义上的系统表现,但它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分析,所做出的现实总结与趋势判断,仍旧有力地确立了自身的创新价值。因此说,这样一本在我国并不多见的关于全球社会的未来学书籍,还是本难得之作。更何况,它在出版形式上首创的图书与人民网读书论坛的互动交流模式,使人们千百年来的默默阅读,在借助因特网进行的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的同步交流中,首次碰撞出了文字交流史上的新回声。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1.8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