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可以观看》
冯克力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5月
照相技术的发明,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使得某些重要的历史细节和世俗人生的片段,变得更加直观、清晰——历史已经不再局限于文字的记录,那些逝去的历史瞬间,通过一帧帧老照片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既再现了真实的历史场景,也常常与主流的历史叙事大异其趣。冯克力先生的新著《当历史可以观看》,即可以看做是一部与我们曾经的历史记忆颇有差距的小书。
冯先生长期担任《老照片》的主编,自杂志创刊之日起,即一直潜心于对老照片的征集、出版与研究工作。因为职业的便利,冯先生可以接触到大量承载着时代记忆的老照片,在这些老照片之中,有些是存放在新华社档案图册里“不宜发表”、难见天日的;有些是曾入“敌档”、原存于公安局的敌伪档案中的;有些是颠覆了我们教科书中的许多表述、甚至能够改变后人“历史成见”的;还有一些则来自一般社会寻常人家的“私人照相簿”——这些老照片或者以宏大的场景取胜,或者以琐碎的细节见长,其中透露出的,既有一个时代的家国巨变、政治玄机,也有庸常生活的日常琐屑、细枝末节。有时,即便是“照片里毫不起眼的一什一物,都有可能成为那个时代经济发展、中外交往和社会变迁的有力佐证。”而冯先生也正是以这些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曾经被抄检、被藏匿、被销毁、被涂改的非常经历——有关民国社会的日常状态,有关抗战正面战场的种种禁忌,有关建国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如此等等。从影像中解读历史,以历史的维度,来重新审视这些老照片所承载的时代记忆。
正像苏珊·桑塔格所说的那样,对于照片的拍摄者来说,照片的确是一种主观的产物,但与拍摄者初衷相左的是,照片也常常会脱离拍摄者的主观意愿,将一些拍摄者无意拍摄的东西收入镜头——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照片更是逐渐远离拍摄者的意图,进而呈现出一种与拍摄者的初衷截然不同的价值。应该承认,冯先生解读这些老照片,并非单纯为了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他同时也是以老照片为引子,去反思历史,思考现实。冯先生其实是带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来解读这些老照片的,这种鲜明的个人视角,或许多少影响到了这些老照片所反映出的客观真实性,但尽管如此,冯先生的解读依然为我们回望历史提供了耳目一新的角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看待历史的方式。 来源:北青网20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