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民国的小叙事——读肖伊绯《民国笑忘书》北京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民国的小叙事——读肖伊绯《民国笑忘书》北京大学出版社
杜本书
2013-08-16 15:51:01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新近出版了一本《民国笑忘书》,封面就很有点民国范儿——丰子恺先生的一幅小品画,不算华丽,却够苍凉。一个中年男子的长衫背影,两把空空的藤椅,三盏空空的茶盅搁在小桌上。聊友们都走了,这位先生得再跟谁唠嗑,再找谁来治一治“话痨”呢?我以为,只能是在枕边炕头,找那位千年修得共枕眠的“拙荆”去了。

  果不其然,看一眼这本书的目录,竟然验证了我的胡思乱想。可以说,这本书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看点,就是民国人物的“二人转”。首先是夫妻档,徐志摩与陆小曼、胡兰成与张爱玲、梅兰芳与孟小冬、严复与朱明丽、陈寅恪与唐筼、顾颉刚与张静秋等等,伉俪情深也罢,情深缘浅也罢;白头谐老也罢,半世纠葛也罢,基本上说的都是文艺、学术之外的、枕边炕头的私房话,却是比讲台、餐桌上的台面话要真心百倍的实在话。然后才是友情档,如胡适与周作人、王国维与蒋汝藻等;还有冤家档,如鲁迅与傅增湘、鲁迅与章士钊等等。

  这一本民国“二人转”,好看处还是不过夫妻档。在民国的枕边炕头,听听枕头风、品品炕头话,有何不可?在民国的枕边炕头,才会听得懂大时代也有大无奈,才能读得懂小时代亦有小欢喜。民国大师们的小日子,民国小女子们的大局观,不一定能让读者感到完美,但却一定能触到真实。大道理一通,不如小酒一杯;大部头一堆,不如小书一本。作者就是以看似家常的笔法,用极其通俗的话语,让民国的枕边炕头成为一种独特史料,让读者在家长里短中感悟时代。这本书,实际上是将一种中性史观暗渡陈仓,并将这种史观缓释于一定程度的文学修辞手法之中,看似“按兵未动”,实则已“兵临城下”。

  不知道,作者这一番“牛刀杀鸡”的手法,是否源于某种自觉的文化定位。但在这本《民国笑忘书》里,可以看到那些能让人发笑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早已习惯了的宏大叙事框架内的“历史”本身。在这一框架内,我们可以堂而皇之的为历史分段,为时代定位。在这一框架内,我们可以宣称民国既是大时代,也是小时代。一方面,中国两千年帝制终结,迎来现代文明的新生,有阵痛、有挣扎更有呐喊与渴望。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激进与保守的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金融家们等竞相登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有人试图缔造新时代,也有人试图阻止新变革。另一方面,在开辟新局,同时也乱象纷呈的这一时代,还有一部份人选择了独善其身,或者说叫先成就自己的旁观者。大量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乃至学者、文化经济人都在以一己之力成就自己的小天地。各式各样纷繁多变、五光十色的学说、文艺流派、文化阵营开始形成,几乎成为一个可以比肩先秦“诸子百家”的时代。但这样的分段与定位,并不能解决我们的日常史观,我们仍会近乎急眼的追问——民国究竟是个神马时代?

  事实上,我们现在早已把怀旧当作消费,把定义当作思想。在无论多么急眼的追问之下,我们的日常史观仍然是,也只能是在一种文化想象下的某种假象。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民国时期的“文化繁荣”,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假象。正是因为国家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内忧外患不断的多种因素合力,导致了民国时代政府对文化所谓的“引导力”不足,各种思想、学说、流派、阵营得以无形中滋生与壮大起来,这其实是一个没有“主旋律”的时代。从1912—1949年来看,短短37年之内产生的大师级人物,可以说在20世纪的一百年间达到顶峰,21世纪的未来百年也未必能达到这个高度——这是自由的结果,也是自由的代价。如果当时的国民政府有足够强的文化引导力,可能就产生不了那么多大师级思想及亚文化,但政权会因之相对稳固,国家会因之相对长久。当然,要自由还是要“主旋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本身也是个很敏感的话题。《民国笑忘书》似乎就刻意绕开了这个“大时代”问题,而执意一头扎入了“小时代”的卧室中,以一种“准风月谈”式的题材,开启关于民国的日常史观新路径。

  当然,除了在民国的枕边炕头,找寻“小时代”日常史观的蛛丝马迹之外,《民国笑忘书》也并未全然回避那些民国大师们的正能量。章太炎、王国维、李叔同、胡适、陈独秀等,他们的思想光芒依旧炫目于大小时代的星空,他们所代表的民国文化的精髓,是任何时代也抹杀不了的正能量。该书虽然也强调“思想自由,人格独立”是民国文化的精髓,但说“精髓”,也就意味着一定还有糟粕——这是该书中性史观的根本体现。在相应的人物与史料辨析中,书中明确指出,民国文化中也一样有小圈子、窝里斗;趋炎附势、投机取巧等等糟粕,这是任何时代也避免不了的东西。但值得学习的东西,也还只能是那一点精髓——“思想自由,人格独立”。

  思想自由,可能有人要说很难办到,写篇稿会被审查,发条微博会被删,好像思想很难自由。但自由从来就没有无所限制、任意妄为的完全自由——书中指出,民国也有报刊审查制度,禁言禁书的管制也长期存在;换句话说,民国如果有微博,也一样会有删贴和封号。虽然没有明确的延伸与比较,该书实际上也寄托了一种实事求是的自由观。这种实事求是的自由观,就要求我们把“自由”的概念充分延伸进日常生活本身,而不是,至少不完全是书本上的学理与文学上的想象。这种实事求是的自由观,要求我们不要把一个人有限的精力与智慧始终用于愤怒与表演,不要把一个人有限的能力与时间始终寄托在投机与择机中,我们完全可以在各自的领域、各自的圈层、各自的时空中,努力企及自己曾无法达到的某种高度,在这一高度之上,就可以获得相对的自由——无论从心灵还是智识上,就已经超越了曾经的自我。这种自我的超越性,是日常生活下的心灵超脱与情怀寄托,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完全理想化的学理层面去完美无瑕、去舍本逐末,去空想乌托邦式的政体与国体。

  无论如何,《民国笑忘书》是一本可读性极佳的书。这样的可读性又并不等同于无休止的八卦、无极限的煸情和语无伦次的穿越,而是始终坚持从生活史角度理解民国人物,始终坚持换位思考时代处境与多面人性,我想,这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面对这样一本小书,阅读本身已是享受,阅读之后去不去再思考、去不去再反思,则也完全是读者自己的自由。李敖曾经批评钱穆的历史观,说钱先生对中国历史太满意了。我想,《民国笑忘书》里所表达的历史观,是既不满意,也不反感;在这样的中性史观中,生活感受与换位思考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样的中性史观,在日前不是满意得一塌糊涂,就是愤怒得捶胸顿足的各类文史读物里,也应当有其一席之地吧。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8-14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重庆大学出版社 《荣升堂》民国八大胡同的那些女人们  (2013.08.01 8:18:50)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3.07.30 10:49:08)
  • 体味“民国温度”《民国温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05.17 9:42:18)
  • 清华大学出版社《民国温度——1912-1949书影流年》:量度一个时代的体温 (2013.04.18 9:31:21)
  • 我们的大学史该如何书写?《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03.11 16:17:43)
  •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读《水墨青花 刹那芳华:民国女明星的倾城往事》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01.04 11:06:42)
  • 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 (2012.11.07 14:28:49)
  • 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 (2012.05.10 17:23:24)
  • 鸳鸯蝴蝶梦《鸳鸯蝴蝶梦——民国名媛往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4.26 9:20:03)
  • 《那一世的风情──民国才子情事(当最好的男子,遇上最美的女子)》浙江大学社 (2012.03.31 9:27:35)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