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她从电影之中学到了一切《台前幕后:小时代大人物的真实》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她从电影之中学到了一切《台前幕后:小时代大人物的真实》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10-23 08:54:17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著名影星林青霞 

    一个好演员犹如一把好琴,遇到高明的琴师,方能奏出好音色。林青霞在表演上的突破,也是港台电影进步的足迹。

  谭家明执导的《爱杀》,带她“进入电影和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这部戏是林青霞赴美“透气”期间在洛杉矶和旧金山拍摄的,是她以往接触不多的奇情片,比较考究。拍这部戏,林青霞第一次接触美术指导这一职能,结识了张叔平。

  “我非常信任他的审美品味。”从此两人结为三十多年的朋友。

  《窗里窗外》的服装设计是张叔平做的,略带雍荣,主色调是林青霞喜欢的颜色,正红,那种过年用的红色。

  徐克导演的《蜀山》让林青霞跟香港结缘,林岭东导演的《君子好逑》让她在香港落脚。1984年以后,林青霞在香港的片约一部接一部。结婚后,她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香港人。今天,林青霞说:“台湾是我的娘家,香港是我的夫家。”

  因为台湾的人情和“江湖”,20世纪 70年代到 80年代初,林青霞接了许多不想接的戏。到香港后则不同,这座信息发达、电影也相对国际化的都市遵守“合则来,不合则去”的游戏规则,让林青霞“没有了人情的包袱,也不再身不由己,拍了些比较考究的电影”。

  已故导演李翰祥是第一个发掘林青霞潜质的人。筹拍《金玉良缘红楼梦》时,原定林黛玉由林青霞扮演,贾宝玉由张艾嘉扮演。有一天,李翰祥对她说,他想把这两个角色对调一下,因为他发现林青霞身上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感觉。林青霞觉得这主意很棒。

  许多年以后,林青霞陪着女儿爱林和言爱一起看自己演的《金玉良缘红楼梦》。“看到宝玉挨爸爸打屁股那场戏,言爱含着泪,红着脸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说:‘因为戏里的宝玉不乖,所以爸爸打他喽,不过那不是真的,是演戏,我拍戏的时候屁股垫了毛巾,打起来不痛的。”’尽管如此,当时才三岁的言爱还是无法释怀,紧紧地抱着妈妈,小脸紧贴着妈妈的脸,背对电视,说她不想再看了。

  徐克则是另一位好琴师。林青霞说:“他有出色的观察力,看待事物的角度十分独特,他有办法从我身上带出许多我不知道自己拥有的特质。我很喜欢跟他合作。”

  1983年与徐克合作《新蜀山剑侠》时,林青霞扮演瑶池仙堡的仙女,后来中了邪魔。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她站在潭中的大石佛像上,挥舞着一身大红色衣裙倏然转身,中了邪似的狂笑。这个造型开启了徐克的某种灵感。待林青霞从石佛上下来,徐克以一种冷静又坚定的口吻对她说:“青霞,将来我一定找你拍一部戏。”

  八年后,这个角色来了———一个男人,企图一统江山的教主“东方不败”。林青霞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因为我对他有信心”。

  开拍前,京剧名家、叶派传人叶少兰指导她运用三种不同的眼神,一眼一眼慑人心魄。

  拍摄期间,林青霞做了一个梦,她梦见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一群人在一座茅草屋的屋檐下避雨,我穿着白衬衫黑褶裙,毛主席在里面,正穿一件中式白褂,旁边的人在替他扣盘扣。他召见我,说,‘好,很好。’梦就醒了。”

  “你不知道这部电影有多卖座,票房是想象不到的好!”

  这部《东方不败》引领了武侠刀剑片的潮流,也成为林青霞的代表作之一。 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电影公司找她演的,都是反串男角的戏。

  《滚滚红尘》让林青霞拿到了二十二年演艺生涯中唯一的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也让她与三毛结下一段缘。在台北宁安街4楼的小公寓(三毛的家)里,林青霞听三毛一页一页地读剧本,看她在民国年代的曲子里翩翩起舞———电影公映后,许多人被那个唯美的阳台起舞镜头打动,那是属于三毛的镜头。三毛身故后,林青霞三次梦见她,那个见面不超过十次但彼此惺惺相惜的浪漫女子。

  1992年与赖声川合作的《暗恋桃花源》将林青霞的演技推上一个新台阶。参与这部由舞台剧改编的电影之后,林青霞感觉“表演变得容易多了,因为我真的学到演戏的方法”。

  演员演戏,好比“代人生活”。有悟性的人,能从中洞察世情,汲取智慧,让智慧接替美貌,在脸上再荣光一场。

  台湾《窗里窗外》首发式上,赖声川出任特邀嘉宾,二人有如下对谈———

  赖声川:你或许在拍电影的过程中对人生有所体悟。

  林青霞:的确如此。我从电影之中学到了一切。

  本文摘自《台前幕后:小时代大人物的真实》,张英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定价:35.80元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