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纳粹阴影下的逃亡记《第七个十字架》重庆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纳粹阴影下的逃亡记《第七个十字架》重庆大学出版社
周瑞丰
2013-11-06 15:05:37 来源: 华龙网读书频道
书名:《
第七个十字架
》
作者:
安娜·西格斯著 童诗倩译
定价:39.80元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ISBN:978-7-5624-7455-5
分类:畅销小说
本书作者安娜西格斯是德国著名的反法西斯小说家,于1928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33年纳粹执政德国后,开始大规模迫害犹太人,这时许多著名作家被迫流亡国外,安娜西格斯也在那时离开德国流亡到墨西哥,她热爱自由同情遭受苦难的人民,在作品中深刻地揭露了纳粹的残暴无耻行径,她的这本《第七个十字架》之后成为了德国流亡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第七个十字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维斯特霍夫集中营的七个囚犯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打倒了他们的看守从狱中逃脱,愤怒的司令官随即下令在七天之内将逃犯捉拿归案,并锯掉了七棵梧桐树,准备将逃犯们抓回来钉在这七个十字架上。结果,在艰难的逃亡途中有六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村民举报,有的自首了,其中杂技演员贝罗尼不愿束手就擒而从高楼坠下身亡,华罗也被抓捕严刑拷打致死,只有海斯勒在经历了曲折艰险、九死一生般的逃亡路程后,在众多善良人们的帮助下最终逃离了法西斯的魔掌。
小说以海斯勒作为主要人物,为了躲避纳粹集中营疯狂的追捕,他一路躲藏在柴堆、马棚、炉灶、大教堂里,仿佛躲在令人窒息的无尽的黑暗中,饥饿、疼痛、恐惧与绝望无时无刻地折磨着他,如果没有周围具有人道主义与善良品性的人们的帮助,他是绝不可能逃亡成功的。作者在书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不少人对海斯勒起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他青少年时期的朋友、他的前妻以及地下党人都给他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其中华罗作为海斯勒的精神依靠与领袖,无时无刻地激励着处于困境中的海斯勒,给了他必胜的信念。除此之外,就连法西斯阵营里的工作人员在日夜洗脑般的统治下也保留了内心的善良。比如保罗•罗德尽管知道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极大的风险,还是奋不顾身地帮助海斯勒。园艺学员弗里茨,也是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当他发现自己的外套被偷后,当时并不能很好地区分善恶,希望小偷立刻被逮捕。之后他对纳粹集中营的了解加深,内心逐渐产生了对海斯勒的同情,最终给出了虚假信息,救了海斯勒。
作者大量描述了海斯勒的内心世界,读者可以透过作者的描写,看到海斯勒在七天的逃亡过程中处于的强烈恐惧、痛苦的心理状态。在纳粹强大的机器震慑下,逃亡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无望。海斯勒没有钱也没有食物,担心被人出卖,死亡的威胁时时刻刻笼罩在他的心间。最后,之前的七棵梧桐树被丢到了火柴堆里,熊熊燃烧的火焰预示着在人民不屈的反抗下纳粹统治的必然失败,就像作者在书的最后说的那样,在人的内心深处,仍有一些东西坚不可摧、刀枪不入。
“七”这个数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圣经中“七眼”代表着无所不知的上帝,主祷文有七个祈求,人性也有七宗罪。作者用空着的第七个十字架象征着法西斯最后的衰亡。全书在内容上也用七个章节描述了这个短短七天之内发生的逃亡故事。另一方面,十字架不仅有宗教方面的寓意,更是象征枷锁般禁锢人们心灵的纳粹统治。
小说在写作手法上借用了意大利小说《约婚夫妇》,通过海斯勒出逃这一主线,用周围人们面对此事的不同反应来刻画在纳粹统治下德国的整个社会面貌。作为安娜•西格斯文学创作生涯的巅峰作品,《第七个十字架》展现了她出色的结构安排能力及材料组织能力。小说的反法西斯主题得到了深刻的彰显,纳粹的残暴统治并没有使充满正义感的德国民众意志消沉,在面对出逃的囚犯时,不少人心中善良的品性都得以显露,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美好的肯定与追求。在写作技巧上,安娜没有采用线性叙事方式,读者看到的是一个个破碎的细节、倒叙以及一段段人物对话与内心独白,而安娜却又巧妙地用七个章节将这些细节片段组合到了一起,有着戏剧化的风格。作者用词简洁明了,文风朴实无华,人物刻画却深刻动人。
读完《第七个十字架》,这个惊心动魄的逃亡故事将20世纪德国灭绝人性的法西斯世界生动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带给我了心灵的强烈震撼。本作品至今仍然具有浓厚的现实意义。第七个十字架就像一枚沉重的符号,记录了人类残忍卑劣怯懦的过去,更是提醒了我们勿忘人类自相残杀所遭受的苦难,应该对不同民族,对世界其他同胞持有更加宽容的态度与悲天悯人的情怀。
来源:华龙网读书频道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德国教育的“美丽与哀愁” 》 (2013.10.29 9:05:12)
布兰登•桑德森:史诗奇幻文学的新一代宗师《王者之路》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08.21 8:10:11)
重庆大学出版社 《荣升堂》民国八大胡同的那些女人们 (2013.08.01 8:18:50)
《好莱坞之王——华纳兄弟电影王国本纪》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06.14 5:25:01)
《卧室里的海豹》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11.15 14:33:33)
她的故事,如一堵旧影斑驳的墙《缝身》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08.08 9:52:33)
《周末读完德国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07.31 10:45:23)
我们还需要哲学吗?《哲学是什么》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07.19 8:49:57)
《德国人会死绝?》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05.02 10:38:49)
首先作者要是一个通才《基因启示录》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02.23 10:58:46)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