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提高我国高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研究水平,增进各高校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由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外文学》杂志、《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编辑部、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博雅大学堂—全国高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高级研修班”于2013年10月11—13日在重庆成功举办。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董洪川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外文部主任张冰分别在开幕式、闭幕式上致辞。本次研修班培训对象主要针对国内高校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的骨干教师。
为本次研修班授课的专家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严绍璗(“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学术文库”主编、“21世纪比较文学系列教材”主编),北京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跃红[主要著有《比较诗学导论》、《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合著)等],《中国比较文学》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谢天振(主要著有《译介学导论》,“翻译专业必读书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张辉(主要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合著)、《审美现代性批判》等),《国外文学》主编、北京大学教授刘锋(主要著有《<圣经>的文学性诠释与希伯来精神的探求》等),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旭春(主要著有《政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政治化》、《世界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合著),《国外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前沿》主编),以及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副系主任、副教授林斌[主要著有《美国文学选读》(合著)等]。
严绍璗教授的报告是《文本中“文化元素”的测定与比较文学》,阐释了什么是比较文学研究;张辉教授则以对《哈姆雷特》等三部名著的开头部门的细读为例,阐述了从“小”事实发现“大”问题;谢天振教授告诉我们如何做学术研究,从而达到学术创新,并谈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张旭春教授的报告《浪漫主义与政治—历史:兼论国内“英国文学”本科教材诸种问题》解释了为什么北大版罗经国的《新编英国文学选读》更适合本科的教学,其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陈跃红教授以对钱锺书比较诗学方法论的研究为例,告诉我们怎样做到从“游于艺”到“求打通”;林斌教授以北大版《美国文学选读》为例,阐述了英美文学本科教学的理论视角嵌入的问题;刘锋教授则结合其自身的文学研究,告诉大家怎样写出好文章,《国外文学》会采用什么样的论文予以发表。
两天的研修班课程,专家们为学员准备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介绍国内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成果,讲授先进的教学研究方法,交流与沟通近年来我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教学方面的教学经验与心得。这次培训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了推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研修班结束后,统一颁发了结业证书。参加培训的教师们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能继续举办这样的研修班。
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