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让学生从语文中发现美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让学生从语文中发现美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翟小宁
2003-02-27 08:56:38 来源:
翟小宁,1963年出生,文学硕士,特级教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常务副校长。1994年获山东省中学语文教师十佳第一名,山东省普通话演讲比赛一等奖,1995年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1996年获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赛第一名,1999年被聘为首都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求“真”;作为艺术,它要求“美”。它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又要注重语文的人文价值,发掘其中的美学因素,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陶冶。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重视审美教育,要让学生从语文中发现美。
含蓄是文学语言的重要审美特征。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将“含蓄”列专品加以探讨,提出了著名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说法。南宋诗人姜夔也提倡“语贵含蓄”,认为“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这种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语言,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白,从而造成一种独特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深刻领悟,对于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激发他们热爱真、善、美,痛恨一切丑恶现象与落后思想的感情,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文学语言还具有音乐美。这是由语言的发音性造成的。文学在使用语言时,一般都讲究发音悦耳,即要求语音的韵律和谐,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只要诵读一下《伐檀》、《硕鼠》以及《大堰河——我的保姆》、《雷电颂》等优秀诗篇,便能体会得到这一点。文学还有一种“内在的韵律”,那就是情绪的自然流动。文学语言的音韵美,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诵读,在朗朗书声中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
语言的审美内涵是丰富而生动的,诸如形象美、神韵美、空灵美、朴拙美、理趣美……不一而足。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忽视、甚至抛弃这些美学因素,那将是多大的遗憾!
再次,也是由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只有既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又注重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创设一种优美动人的教学氛围,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也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需要。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教学生学会做人。而提升做人的品位,提高做人的境界,也离不开审美教育。
语文中蕴含着美,应当让学生从语文中发现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
来源:光明日报2003.2.27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