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专家对语文版教科书的评价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专家对语文版教科书的评价
2003-02-28 15:22:54 来源:
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9年级)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评审专家在1—2年级四册教科书的审查意见中指出:
该教材认真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改革理念,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儿童学习语文的特点出发,致力于探索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教材,在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努力落实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
一、整体设计较为合理,编写思路简明清晰,自身特点比较明显。教材对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做了统筹安排,比较合理地分散在四册课本之中。识字与写字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有所侧重:第一册以拼音教学为主,其余三册则以识字教学为主。汉字的写、认再分两条线,认字在先,写字稍后;四册要求的认字、写字量均接近课程标准规定的上线。(课后题)和“阅读欣赏”重在加强阅读,“语文生活”则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写话融合在一起,所以纵向的发展和横向的联系、线索都比较清楚。尤其突出的是,识字教学的安排既不同子先学拼音的教材,也不同于先学汉字的教材,而是采用先学课文,然后分散学习拼音的做法,使课文成为拼音教学良好的语境。这不但有利于扩大阅读量,也符合“多识字,少写字”的改革要求。
二、单元设置数量适中,单元编排基本有序,每单元四篇课文(一上每单元三篇),数量适中。单元的编排,基本上做到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每个单元由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三部分组成,内容之间联系比较紧密,具有较强的整体性。
三、教材选文新。不少文章是其他同类教材所没有的,旧课文所占比例少。许多课文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反映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很美,适合学生学习。如《信) {快乐银行》等,可读性强,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给人以美的熏陶。同时,教材在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方面也注意了开掘,如选编了《剪窗花》《十二属相图》《二十四节气歌》等,既有民族特色,又富文化内涵。有些课文的改编也很有特点,如(一上)的《乌鸦与狐狸》、(二下)的《木兰从军》等。
四、《课后题》“识字”和“语文乐园”的设计编排,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探索发现,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经验。如(一下)“春来了,请你把看到的景色说一说,画一画”;(二上)的《字谜小故事》《对韵歌》等,生动、活泼、有趣,且能激发学生思考,开启他们的智力。再如(一下)“语文生活”中的《吹泡泡》《面对陌生人》等设计,把动口、动手、动脑结合起采,也颇具匠心。
评审专家在7-9年级六册教科书的审查意见中指出:
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有正确的认识,富于改革童识和创新精神,本套教科书在选文、课后练习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设计等方面新颖灵巧,在编写体例、编写语言等方面精益求精,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性,是一套,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贯彻课程改革精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的好语文教材。
一、新课文开发力度大,成绩突出。教科书超过三分之二的课文首次见于7-9年级语文教科书,超过五分之四的现代文课文首次见于7-9年级语文教科书。
二、课文文质兼美,既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内容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跳动着生活的脉搏,又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化,可读性强,适合学生学习。从教科书入选的课文,可以看出编者选文的独到的眼力,值得充分肯定。
三、课后练习设计新颖灵巧,富于启发性,既注重激活学生思维,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四、写作要求能同单元学习要求结合,并能重视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
五、“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有特色,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密切语文同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视野;同时注意跟单元学习的内在联系,要求具体,操作性强。
六、能从适应时代需要、体现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选取古代诗文,且难易度和背诵量均较为适当。
七、附录的知识短文写得简明扼要,应用文示例安排“合同”和“诉讼状”颇具匠心。
八、编写体例清晰,编排注意读写听说沟通,颇具匠心。
九、编写语言简洁明快,版式实用、优美,插图精美、清晰,且很好地配合了课文内容。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2.27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