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北大社《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增订版)》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北大社《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增订版)》
2015-03-18 10:29:32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从古至今的政治实体来说,“权力”都不是一种陌生的存在,“权力政治”——围绕掌握权力、争夺权力、运用权力而展开的政治——是贯穿于人类历史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权利”则是只有近现代国家(尤其是现代民族国家或公民国家)才必须面对的问题,“权利政治”——为创造权利、争取权利、享有权利、维护权利而展开的政治——也因而是一种近现代国家的历史体验。公民享有的“权利”与臣民享有的“特权”的关键区别在于:“权利”不是由某一个人赐予的,也不可以被某一个人任意收回。至少从理论上讲,现代国家的公民“权利”应该有这样的特征:它们是标准的、统一的、可以而且必须普遍和平等地为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所享有,且一旦被拥有,便不能不经正当的法律程序而被剥夺。从“权力”和“权利”的角度来看,近现代不同的国家体制之间的关键区别并不在于它们各自宣示的哲学理念是如何地不同,而在于它们如何界定和保障国家权力的公有性与正义性,如何界定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普遍性和实效性,以及如何保障“权力”和“权利”能够在“体制内”进行实质性的博弈。美国也不例外。非但不例外,美国还是这种意义上的国家制度创建历程中的先行者。美国诞生于与旧“专制国家”的决裂之中,从建国的第一天起就面临了国家和政府权力如何建构与运用的问题:国家权力的基础是什么,来源何在?权力如何得到组织和建构,如何在不同的“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如何保障政府的权力是有效的、能够得到尊重但又不被滥用?权力的掌管者如何产生,又如何受到监督?与此同时,美国也是近代世界最早的“公民国家”之——虽然它的最终成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美国人最早地经历了从“臣民”向“公民”的身份转换,也最早并持续地面临着传统专制国家的统治者无需考虑的“公民资格”和“公民权利”的问题:谁是国家的公民?谁有资格和权利成为国家的公民?公民应该享有什么权利?是否所有的公民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谁来决定权利的享有或剥夺?“权利”来自何处,如何被“创造”出来,又如何被转换成“公民权利”?这些问题,如同“权力”的问题一样,始终伴随着美国历史的演进,也成为美国宪政发展的永久性主题。

  如果我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即宪法是一种国家政治关系的总安排和总设计,宪政是一种以宪法为基础的国家治理、制度建设和政治运作,那么,美国宪政的核心问题也就不外乎“权力”和“权利”这两大问题,而所谓美国宪政的实践也就同时包含了至少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关于“权力”(包括国家和政府权力)的建构与运用,另一个是关于“权利”(公民的个人和集体权利)的建构、享有与保护,也就是说,有“权力宪政”和“权利宪政”两条主线。

  并不止于此。“权力宪政”与“权利宪政”并不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直线,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也不是相互隔绝的。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也许可以被称作“共生”(symbiotic)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激励,又相互制约。美国宪政发展的核心问题往往是由“权力宪政”与“权利宪政”的互动(或博弈)产生的问题:“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如何界定?“权利”如何被“权力”创造出来,又如何为“权力”所限制或剥夺?“权利”如何转换为“权力”?转换的条件是什么,所依赖的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也始终伴随美国历史的发展。事实上,“权力宪政”与“权利宪政”的互动(有时候是博弈)不仅影响着两者各自的发展,而且还衍生出一种新的、更复杂的限定两者关系的关系,在找不到更合适的词的情况下,我们暂且将之称为一种“权力—权利体制”(powers—rights complex)。我在complex、infrastructure、matrix和framework等英文词中反复斟酌,最后还是觉得complex更恰当,它的词义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东西组成的复合体,并能产生出新的变异体。在我看来,这种复合体也构成了一种无形的“体制”(institution)。这种体制构成了美国历史上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基础,并左右了美国历史上不同阶段的“国家建构”(state-building)与“民族建构”(nation-building)的进程。

  我不知道这种“三维思路”——权力宪政/权利宪政/权力—权利互动——是否能够更清晰有力地勾画美国宪政史的真实轮廓,或能够更准确地描述美国宪法的真实内涵。但我想用它来试一试。这样做当然是一个冒险,因为美国宪政史是一个如此复杂的进程,不同的利益和思想在其中进行了如此长久而复杂的博弈,任何笼统的描述都是不科学、不严谨的,必然将历史简单化。所幸的是,我希望做的不是捕捉美国宪政历史的全部或唯一的本质,而是选取一个特殊的角度(权力和权利),来观察美国宪政体制中不同力量的博弈,观察博弈的结果如何改变了“权力”和“权利”体制的设置,又如何改变了美国宪法本身。

  本文摘自《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增订版)》,王希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