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杰出教授陆谷孙及其团队历时15年编纂的巨著《中华汉英大词典》(上)即将付梓。复旦大学出版社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于3月31日至4月1日共同举办了历时一天半的专家研讨会,接受来自联合国、美国、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超过20位专家学者的评阅。 研讨会由我社总编孙晶主持。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在百忙中也到会给予祝贺与鼓励,并表示这部大词典是一项世纪工程,学校会全力支持大词典的相关工作。出版社董事长王德耀和外文学院副院长高永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和支持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主编陆谷孙教授介绍了编写团队的主力成员,强调了查得率是大型词典最重要的目标。 在专家发言和讨论阶段,黄福海、黄勇民、黄源深、朱绩崧、刘绍铭、汪榕培、叶扬、杨昊成、范家材、高峰枫、王慧敏、杨韵琴、毛尖、褚孝泉、曲卫国、庄智象、何刚强、高永伟、潘文国、翟象俊等专家、学者相继发言,从选目、体例、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华汉英大词典》涵盖面广,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学术水平非常高,无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外国人的汉语学习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沪上各大媒体,包括《解放日报》、《文汇报》、《东方早报》、《新民晚报》和上海电视台(ICS)等也见证了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先后采访了陆谷孙教授和王德耀董事长,并在当日以大幅版面报道了《中华汉英大词典》的问世,一时在上海滩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 《中华汉英大词典》成书匡计1600万字,2500页左右。编写团队由复旦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上海大学等高校教师组成,团队成员多年从事词典学、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有丰富的词典编纂实践经验。《中华汉英大词典》采取兼收并蓄的收词原则,收录常用词、百科类词、新词、新义词等,同时还注意收纳中国港澳台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华语词汇,注重体现中国深厚人文背景知识的词或词组的选收。鉴于汉英词典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作用,这部词典还注意适当照顾外国人学用汉语的需要,针对外国人学汉语在词汇范畴遇到的主要问题,注意收录上至文言、下至时下网络用语的新旧两类词及谚语、歇后语、方言等,相信这部词典的出版会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