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教育科学出版社举办新书《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张铁道著)阅读分享研讨会,所广一社长、李东总编辑出席了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卓晴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喆,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李方,全国人大代表、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地理特级教师王能智, 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周卫等50多位嘉宾,以及来自中小学校、教育研究机构的教育工作者和《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北京教育》、中国教研网等媒体的代表。会议由教师教育编辑部主任刘灿主持。
会议以“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机制”为主题,通过“聚主题—深讨论—广拓展—线上见”四个时段,共同阅读、分享、研讨了《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及由此引出的五个有关教师研修的问题。
第一时段,由所广一社长致辞。所社长指出,张铁道校长提出的教师研修有别于传统单向的、一言堂式的教师培训,是有取有予强调互动的教师学习;对作者选择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系统总结自己20多年探索教师研修实践策略及规律性特点的心血之作,表达了谢意。所社长还对35年来始终支持教育科学出版社发展的各位嘉宾表达了诚挚的谢意,表示愿与更多热心教师教育的机构、组织和有识之士加强合作,共同为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张铁道校长向大家讲述了教师研修背后的故事。他从自己的经历讲起,从现实问题和学术参考谈到为什么选择“教师研修”而不是“教师培训”,以及对于教师研修的实践取向和成人学习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师研修的组织形式的认识。
序作者卓晴君和文喆,以及李方、吴正宪、王能智、刘畅和周卫,从教育科研、教师教育、小学教研、中学教研、校长等视角,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们一致认为,张铁道老师提出的教师研修在教师教育/教师培训领域填补了空白,引领了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
第二、三时段,全体与会者在小组研讨召集人齐渝华(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会会长、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原院长)、李兰瑛(中关村二小副校长)、周卫、陈雨亭(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哲(北京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研究院院长)的组织下,分别就“如何在教师研修中引入学生视角”、“如何利用同伴资源开展教师团队研修”、“怎样设计和组织教师研修”、“怎样增强教师研修的互动性与有效性”和“怎样评价教师研修的成效”进行了讨论。讨论形式开放,参与者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多个话题参与,并由召集人记录并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时段,现场的活动虽已结束,但线上的活动才刚刚开始。主持人邀请大家关注教育科学出版社微信订阅号以及加入教师教育编辑部创建的“教育之门”微信群,开展更持久和深入的研讨。
这是继4月28日和6月3日连续举办了两场《大象之舞——中国课改:一个教育记者的思想笔记》的读书会后,教师教育编辑部举办的2015年第三场读书会。这场读书会一以贯之地强调体验和互动,也是对张铁道校长倡导的教师研修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获得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