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摘自《教师的五重境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摘自《教师的五重境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08-14 08:25:47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师的五重境界》,万玮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信上一位外地的教师朋友给我发消息请我支招儿。因为工作出色,县教育局请她在全县教师大会上做一个三十分钟的发言。她“想了三天,慌了三天,混乱依旧”,于是向我求助。

  我们成为微信好友纯属偶然。她在不经意间进入我的博客,然后很勤奋地读我的每一篇博文并坚持留言。今年春节期间更是达到顶峰,她在去亲友家拜年回来后就上网读我的文章,每天读好几个小时,还不时地跟我交流读后感,让我很感动。

  我对她说:“就谈谈你有关教育阅读的故事吧,跟大家介绍你是如何废寝忘食地读博客、读文章、读书的,重点讲一讲其中的心路历程。要想脉络更清楚的话,可以分几个阶段来谈,通常分三个阶段比较合适。”

  “如何划分这三个阶段呢?只说读书吗?”她很疑惑。

  “读书是开阔眼界、反思否定自己从而进入新境界的过程,三个阶段可以根据自己对教育不断深入的理解来划分。你有过自我否定的经历吗?”我问。

  “有。”她回答。

  “两个自我否定就是三个阶段。”我说。

  她发来一个困惑的表情,我只好进一步举例:

  “电影《一代宗师》里,章子怡扮演的宫二对梁朝伟扮演的叶问说:‘我爹告诉我,学武之人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见到了自己,也算见了天地,却见不到众生。’”

  她仍旧疑惑,问:“教育阅读的三境界是否可以理解为‘开阔眼界、反思否定自己、进入新境界’这三个阶段?”然后很不好意思地补充说:“不学习,不成长,真可怕。”

  《一代宗师》里有很多这样的台词,我看得有滋有味,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确实太文艺,不好理解。我决定还是说点儿接地气的话。我思考了一会儿,将自己这些年从教的经历回顾了一遍,根据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将其划分成五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教知识   

  我初上讲台时,教初中数学。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想着怎么样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落实,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引入,如何设计变式训练。单元测试结果出来后,学生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我就欢欣鼓舞,平均分不佳就急火攻心,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讲解。那时候,年级里教我班的平行班的是另一位老教师,也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带教教师。我使出浑身解数,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居然与她的班级不相上下,算是初步站稳脚跟。

  第二个阶段教方法

  教了几年之后,我逐渐把关注点从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同样在一个课堂里听课,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却迥异。于是我开始尝试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想象他们在学习时会遇到什么问题。我领悟到数学与数学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那些数学知识并不能保证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这个阶段,我逐渐减少自己讲课的比重,而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预习、探究、试错乃至请学生上台讲题。总之,一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我都愿意去尝试。这一阶段的成果是,我教得不累,基本上不需要再占用数学课之外的时间,学生成绩却维持在较高的

  水平上。

  第三个阶段教状态

  再后来,我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哪怕数学学习能力并不突出,但通常都态度端正、学习认真;而那些看起来很聪明的学生,如果学习马虎,成绩就很可能不理想。有时候,你准备了一节课,设计很精彩,课上得很顺利,为学生铺设的路径也很巧妙,可有些学生根本就没听,对他来说效果等于零。于是,我开始用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判断哪些学生是真心喜爱学习、哪些是在被动应付、哪些学生悟性强、哪些学生虽然勤奋却学得吃力。在课上,我发现学生听课状态不理想时甚至会停下来给他们讲一个小故事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课后也更加频繁地与学生谈心、沟通,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在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上与其学习状态成正比后,我便执着于发掘学生的内驱力,而慢慢放弃外在的推、拉乃至拖、拽,也变得更加有耐心。

  第四个阶段教人生

  在前面三个阶段奋斗了十多年后,我的教育视野有一天突然打开了。回顾自己以往的努力,总还是离不开分数二字。无论是关注知识、方法还是状态,最终的目标还是指向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完成这样一种顿悟并不容易,我经历了漫长的渐悟过程。我带过的第一届学生在工作之后回学校看望我,聊到他们当年的学习点滴,还聊到现在工作了才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在那一刻我豁然开朗。我作为老师,看到那些曾经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长大之后很平庸而调皮的孩子却大有作为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去反思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辛辛苦苦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当我将视野从学生的学习扩大到他们的兴趣、气质、品性之后,教育的世界就更加宽广了。这个时候,我不再只是一名学科教师,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五个阶段教自己

  学生在学校里除了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有育人。而我,也的确朝着育人的目标努力了好几年。然而,在做人这件事上,我慢慢意识到教师相对于学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甚至,学生的心灵更为单纯,品格更为高尚,在学生面前教师有时甚至会自惭形秽。有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我有什么资格去教学生做人?与其教学生,还不如教自己。所有那些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首先都是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做到了,才有可能要求学生去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是感染,是熏陶。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教,而是学,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本来是帮助别人梳理思路,却在这一过程中梳理了自己的思路。所以说,教就是学,学就是悟。

  “您阐述的这五个阶段让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谢谢您!”这位优秀的班主任很兴奋地回复说,“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却很少像您这样分析总结。”

  几分钟之后,她理了一个思路给我:“带第一届学生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当好班主任;带第二届学生是为了学校给的承诺—班级带好了就让我带奥赛班;带第三届学生是为了职称,为了荣誉;现在当班主任,是为了让学生遇见最好的自己,也为了自己的成长。

  “为了让学生遇见最好的自己,也为了自己的成长。”多高的境界!我情不自禁地为她击节赞赏!

  她感谢我帮她理清思路,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段时间我正处在一段情绪的低谷中。我常常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懊恼,自己跟自己生闷气。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不过我并不沮丧,因为我知道做教师是在教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越清晰,才能更好地悦纳自己,进而在工作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让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文章选自《教师的五重境界》,万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厉以宁的学术著作为何成了畅销书?《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08.05 9:52:24)
  • 教育科学出版社举办《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阅读分享研讨会 (2015.07.09 11:19:19)
  • 从《生活空间》到《社会记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 (2015.07.02 9:03:05)
  • 2015年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发展研讨会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 (2015.06.25 16:35:06)
  • 像作家一样生活《作家创意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06.24 14:04:21)
  • 理解儿童:一切教育的起点——基于标准的教师教育著作《儿童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06.19 14:28:44)
  • 2015年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项目工作会议在南开大学出版社召开 (2015.06.03 14:47:24)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成功举办全国学术英语教学研讨会暨教师培训工作坊 (2015.05.29 15:22:22)
  • 学做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 (2015.05.15 10:40:59)
  • 教育科学出版社《做一个大写的教师》 (2015.02.09 17:07:26)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