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商》樟叶 著,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订购)
樟叶先生的长篇小说《钱商》在正式交付出版社前,我曾有幸先睹书稿,《钱商》让我了解到另一个我的城市,我的故土,我的先辈。
小说《钱商》以百年前活跃在中国西部的陕西钱庄商人为原型,以清末中国社会生态为时间节点,以陕西商人驰骋商海的奋斗史为故事脉络,在挖掘和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生灵活现地塑造了以畅方正父子为代表的陕西商人历史形象,读来使人感触良多。
说到近代中国商业发展史,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多是精明强干通江达海的山西票号,气势恢宏富可敌国的徽商盐商,以及最早占领对外贸易先机的海派商人和经营洋货的广东士绅商贾。对陕西商人的历史记忆,大多是一星半点的盛唐故事和只言片语的安吴夫人。樟叶先生《钱商》一书的出版发行,把历史上的陕西商人纵横潮头,接地气、走江湖、性耿直、敢担当,立足实业发展,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的陕商精神通过一个个人物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明清农耕文明年代,烟茶盐是通行全国的大商品。那个时代以陕西茯砖茶和棉布,兰州水烟,四川井盐及丝麻为代表的名优商品,更是行销神州的大宗商品,无论是老辈人的记忆还是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都可以找到“由于陕西商人的介入”,使得这些商品壮大发展的历史记录。陕西商人的历史功绩和显赫作为,在于他们掌握了这几样关乎民生的大宗商品。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也许行销全国几百年的水烟制品属于有碍健康的另类,但它行销数百年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却是在改革开放前期各省陆续兴建卷烟工厂后发生的事。
明清时期中国有十大商帮,陕商(秦商)是其中之一。清嘉庆年间以渭南帮为主的钱庄商人走上了历史舞台。如同陕人义薄云天、吃苦耐劳接地气的厚重敦朴,这些旧式钱庄一开始就祭起“小额信贷”的大旗,进千家门、结万户情,把钱庄的营销重点放在商品生产作坊和种植大户,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也是陕西钱商与其它钱庄票号的区别。“小额信贷”至今仍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全民创业”和“三农”发展的重要信贷产品,也是各级政府和银行业监管部门鼓励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的政策导向。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我十分看重樟叶先生在其《钱商》一书中所描述的“小额信贷”立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钱庄从业人员不辞辛苦、靠两条腿深入田间地头和商铺矿区,考察论证项目,确定贷款对象和利率的特质。樟叶先生在《钱商》一书中以文学形式不厌其烦地描写钱庄各项交易过程,事无巨细地算计毫毫银文文钱,在密不透风的钱庄交易中,用商界人物的喜怒哀乐和生意场上买进卖出,揭示出先辈钱商推行小额信贷的庐山真面目,挖掘出陕西钱商在商贸经营活动中的天地良心。
樟叶先生的文学创作具备把控大时代、大事件、大场景的能力,在已经发表的几部长篇小说中,有《五福》式辛亥革命的恢宏,有《晚春》般西安护城战争的摧枯拉朽,有《石语》中古城长安百姓护宝的传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作者运用如椽之笔品读历史的心志。小说就是讲故事,把一段历史中发生的大事件通过人物和故事展现给现代读者,是件不容易的事。《钱商》用了仅仅二十余万文字,采用了“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清朝末年陕西钱商在长安、自贡、兰州三地的钱庄经营活动及人物故事和风土人情,从中还原出陕西钱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精神风采。
对于辛亥革命前夜中国社会商业的生存状况,樟叶先生选定了1902年到1905年这个时间段,着意刻画出在大革命暴发前夕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状况和朝廷推进改革的无奈,无论从历史线索和社会形态看,都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钱商》使用笔墨不可谓不疏。在人物的选择和故事的安排方面,《钱商》一书安排众多人物跃然纸上,读者看到的往往只有连环画式的一个个截面,不如一般小说主要人物来去归宿描写的细腻,小说故事不能说不疏。但当百姓社会例如陕甘川三省的民俗生活画面填充其间时,《钱商》的故事可读性和完整性便显现出来,达到了“疏可跑马”的艺术效果。
樟叶先生在文学创作中擅长人物形象丰满的细部描写,《钱商》书中畅方正的善良正气运筹帷幄;汪玄立的足智多谋沉稳干练;畅以训的朝气善学勇于探索;罗玉梅的秀美贤慧;杨茂堂的敬业与风流;呼延松的狡恶阴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行为作派和丰满脸谱。书中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密不透风。特别是丁喜坤这个神秘人物安排,作者借用了清末长安发生过的一件震惊全国的钱庄诈票大案为故事原型,书中丁喜坤受命追查原凶,并不见黑风雪夜的刀光剑影,更多的是丁喜坤笑傲江湖,仙路寻踪。让人在感受神秘中仿佛看到了一个百姓社会嫉恶如仇、身怀绝技、忠于职守的大侠,读来使人不忍释手。
在祝贺樟叶先生小说《钱商》出版发行的同时,我们希望樟叶先生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更多地关注现代生活题材,用平实的故事和语言,写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丰彩。
来源:西北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