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架东西方心理学之桥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架东西方心理学之桥
《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
张红梅
2003-04-21 11:25:29  来源: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匆忙和嘈杂的世界里,悠闲和宁静已经离我们远去,其结果就导致了人们害怕独处,害怕宁静,害怕面对自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推出的《心理学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中所阐释的超个人心理学理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超个人心理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个新学派,它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四势力”。


 全书内容涵盖了超个人心理学领域的主要理论和应用模型,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修正模型,阿沙鸠里的心理治疗模型——心理综合,维尔伯的意识的模型,格罗夫的全回归模型,沃西本的新荣格理论,阿里的钻石理论等。同时,作者还详细介绍了意识异常状态下致幻剂疗法的处理,濒死经验的治疗策略,静修的艺术及其超个人领域的一些全局性问题。从如何看待这个新的学派的问题出发,作者引出了西方心理学论坛在这个领域的激烈争论,在此基础上作者把超个人心理学的贡献归结为:在心理学的对象问题上,超个人心理学提出了一种最具包容性的人性模式,从而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将超越的精神生活作为心理的最高层面加以研究。在研究方法问题上,超个人心理学提出了一种对象中心论的最具开放性的方法论模式,主张无论人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和神学等多学科的方法都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作用,只要它有助于描述和解释人的经验,有助于减轻人的痛苦。在心理学的任务问题上,超个人心理学提出了一种最具综合性的理论和应用的模式,试图消除东方和西方、宗教和科学、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理论和应用之间的界限,进而架起东西方心理学传统的桥梁,促进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增进人类对人性的理解。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价值取向上,超个人心理学突破了唯科学主义的局限,不再将心理学定位于科学的架构内,而是定位于有关人性的知识与实践的研究。等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4.17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