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西北大学出版社“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关学文库》正式上线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西北大学出版社“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关学文库》正式上线
2016-01-21 11:18:38  来源: 西北大学出版社 
 

   大视野  大学术  大制作  大珍藏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陕西省出版资金资助项目

  《关学文库》介绍
 
  阅读提示  整理宋元明清29位关学学人著述共26种,33册,约1865万字;囊括当代著名学者著述的关学学人思想评传与关学思想综合研究14种,约470万字。文库总计40种47册,2330万字,4772.50元。
 
  一、关学概述

  关学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存在于宋元明清时期,前后有800余年历史。关学学者内在一致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创造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培育了独特的关学精神,它是至今仍有很大国际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

  关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就是陕西人张载。张载(1020-1077)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颇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张载一生多在横渠(今陕西眉县横渠镇)讲学,学者称横渠先生,故亦号横渠。由于他长期在陕西关中讲学,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有独特旨趣和学术风格的思想流派,史称关学。黄宗羲《宋元学案》使用了关学这一概念,说:“关学之盛,不下洛学。”后世遂将张载创立的关学,与周敦颐之濂学、二程之洛学、朱熹之闽学并称为“濂洛关闽”四大流派。清代学者张伯行说:“宋兴而周子崛起南服,二程子倡道伊洛之间,张子笃志力行关中,学者与洛人并,迨至朱子讲学闽中,集诸儒之成,而其传益广,于是世之言学者,未有不溯统于濂、洛、关、闽而以邹鲁之道在是,即唐虞三代之道在是也。”(《濂洛关闽书原序》)关学被视为与濂、洛、闽学并立于宋代的四大学术流派之一。

  据明冯从吾《关学编》,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中的《横渠学案》《吕范诸儒学案》,清张骥《关学宗传》等书的记载,可考见的张载弟子有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苏昞、范育、游师雄、薛昌朝等,受学于张载的有种师道、潘拯、李复、田腴、邵彦明、张舜民等,曾学于张载并传播其学的外地学者有晁说之、蔡发等。其中,吕大钧、吕大临、苏昞、范育、李复等人对关学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明代,关学曾出现“中兴”的趋势,又涌现出高陵吕柟、三原马理、朝邑韩邦奇、长安冯从吾等学者。在明清之际的理学批评思潮中,周至李颙提出通过“悔过自新说”来还原儒学,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关学。可以说,关学是张载及与张载学脉相承之关中理学。

  对关学史的研究实际上在明代已经开始。冯从吾所撰《关学编》对关学史研究具有开先河的意义,该编共收录关中理学家33人。此后清代李颙(二曲)的后学李元春、贺瑞麟又对其进行了增订。清人王心敬依冯氏《关学编》的体例,又撰写了《关学续编》。可见关学之“源流初终,条贯秩然”。晚清学者张骥又亲访关学诸家门人及采集关学典籍,在《关学编》《关学续编》的基础上,编成《关学宗传》56卷,共收录宋元明清关中儒家学者近250人。而实际真正有影响的,宋代主要有眉县张载,蓝田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旬邑人范育、苏昞等。关学在元明以后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杨恭懿、同恕、薛敬之、马理、吕柟、韩邦奇、杨爵、冯从吾等。清代有王宏撰、李柏、李顒(与黄宗羲、孙奇逢同为清初三大名儒)、李因笃(与李顒、李柏合称“关中三李”)、王心敬等。关学一般以刘古愚为终结者。

  关中学术流派,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张载的学术旨趣,形成了客观上内在一致的精神气质、学术宗旨、价值追求和治学作风。关学丰富的学术成果,培育了独特的关学精神,为中国学术史、哲学史作出了重大贡献。更对陶铸关中人以至陕西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格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关学文库》基本情况

  《关学文库》共40种,47册,约2300万字。总定价:4772.50元。其中:
  文献整理系列共26种,33册,约1865万字,包括宋元明清29位关学学人著述;
  学术研究系列14种,约470万字,包括关学学人思想评传与关学思想综合研究。

  1.《关学文库· 文献整理系列》(26种,33册,繁体竖排版,精装)

  (1)《张子全书》【宋】张载(1020—1077)著,56万字,林乐昌教授点校  定价:120元
  (2)《蓝田吕氏集》(上下册)【宋】吕大临(1044—1091)等著,110万字,曹树明副教授辑校 定价:250元
  (3)《李复集》【宋】李复(1052—1128)著, 34万字,魏涛副教授点校 定价:76元 
  (4)《元代关学三家集》【元】 萧ju(左大一下双目+右斗,生卒年不详)、同恕(1253—1331)、杨奂(1186—1255)著,60万字,孙学功博士辑校 定价:144元
  (5)《王恕集》【明】王恕(1416—1508)著,54万字,张建辉教授、黄芸珠点校 定价:122元 
  (6)《薛敬之张舜典集》【明】薛敬之(1435—1508)、张舜典(1555—1627)著,16万字,韩星教授点校定价:40元
  (7)《马理集》【明】马理(1474—1556)著, 68万字,许宁、朱晓红教授点校 定价:155元
  (8)《吕柟集·泾野经学文集》(之一)【明】吕柟(1479—1542)著,53万字,刘学智教授点校定价:116元
  (9)《吕柟集·泾野子内篇》(之二)【明】吕柟(1479—1542)著,29万字,赵瑞民教授点校。定价:68元
  (10)《吕柟集·泾野先生文集》(之三)(上下册)【明】吕柟(1479—1542)著,140万字,米文科博士点校。定价:300元 
  (11)《韩邦奇集》(上中下册)【明】韩邦奇(1479—1556)著,约180万字,魏冬教授点校。定价:408元 
  (12)《南大吉集》【明】南大吉(1487—1541)著,25万字,李似珍教授辑校。定价:56元
  (13)《杨爵集》【明】杨爵(1493—1549)著,52万字 陈战峰教授点校,定价:115元
  (14)《冯从吾集》【明】冯从吾(1557—1627)著,74万字,刘学智、孙学功辑校。定价:165元
  (15)《王徵集》【明】王徵(1571—1644)著,54万字,林乐昌教授点校。定价:120元
  (16)《王建常集》【清】王建常(1615—1694)著,50万字,李明教授点校。定价:99元
  (17)《王弘撰集》(上下册)【清】王弘撰(1622—1702)著,123万字,孙学功博士辑校。定价:284元 
  (18)《李颙集》【清】李颙(1627—1705)著,80万字,张波副教授点校。 定价:176元
  (19)《李柏集》【清】李柏(1630—1700)著,44万字,程灵生点校。定价:99元
  (20)《李因笃集》【清】李因笃(1631—1692)著, 40万字,刘泉博士、高春艳教授点校。定价:96元 
  (21)《王心敬集》(上下册)【清】王心敬(1656—1738)著, 118万字,刘宗镐博士点校。定价:264元
  (22)《李元春集》【清】李元春(1769—1855)著,83万字,王海成副教授点校。 定价:186元
  (23)《贺瑞麟集》(上下册)【清】贺瑞麟(1824—1893)著,130万字,王长坤副教授、刘峰博士点校。定价:276元
  (24)《刘光蕡集》【清】刘光蕡(1843—1903)著,88万字,武占江教授点校。 定价:198元
  (25)《牛兆濂集》【清】牛兆濂(1867—1937)著,42万字,王美凤教授、高华夏博士、牛锐辑校。定价:98元
  (26)《关学史文献汇校》65万字,王美凤教授等整理辑校 定价:142元

  2.《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14种,470万字,简体横排版,平装)

  (27)《关学精神论》赵馥洁教授著,25万字。   定价:32元
  (28)《张载思想研究》方光华教授著,36万字。  定价:45元
  (29)《张载年谱》张波著,22万字。            定价:28元
  (30)《关学思想史》刘学智著,60万字。        定价:75元
  (31)《关学学术编年》王美凤等著,52万字。    定价:70元
  (32)《吕大临评传》陈海红副教授著, 32万字。 定价:40元
  (33)《吕柟评传》米文科著,23万字。          定价:30元
  (34)《韩邦奇评传》魏冬著, 36万字。         定价:46元
  (35)《冯从吾评传》何睿洁副教授著, 36万字。 定价:47元
  (36)《李颙评传》张波著, 28万字。           定价:35元
  (37)《李柏评传》常新教授著, 21万字。       定价:28.50元
  (38)《李因笃评传》高春艳著。30万字。        定价:38元
  (39)《王心敬评传》刘宗镐著。28万字。        定价:35元
  (40)《刘光蕡评传》武占江著, 39万字。       定价:50元

  三、出版《关学文库》的价值和意义

  (一)《关学文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地域文化价值

  关学是由宋代张载创立,且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洛学、朱熹闽学并列的理学四大流派之一。经过历代学人的传承,关学成为在宋明以后对中国学术思想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且至今仍有很大国际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关学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其崇尚道德价值,重视社会伦理,具有社会担当意识,提倡求真务实精神,具有崇尚气节以及兼容并包的品格,对宋明后关中地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发生过积极的影响。在今天它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构,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

  1.关学创始人张载创立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对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乃至整个宋明理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张载可以看作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理学的诸多范畴都是由张载最早提出来的。理学的基本理论结构是由张载奠定的。明代王廷相认为“横渠此论,阐造化之秘,明人性之源,开示后学之功大矣”(《横渠理气辨》)。明清之际王夫之极力推崇张载,称自己平生的志向是“希张横渠之正学”。 其影响是国际性的。西方学者李约瑟对张载的气论给予高度赞扬,认为它“是11世纪关于感应原理的非常明确有力的叙述”,长期保持着“它的活力”(《中国科学技术史》);丁韪良甚至称其足以同“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以太”、“旋涡”说相匹敌(《翰林集》)。

  张载的有关著作先后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日文、朝鲜文等多种文字出版,在国际汉学界有较大影响。所以整理张载及其关学学派的著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关学作为宋明时期中国儒学史上一个重要地方性学术流派,在其8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20多位学人的传承,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丰富和发展了张载的学术思想,先后吸收了洛学、朱熹闽学以及王阳明的心学的相关要素,使关学成为一个有开放性、时代性的学术流派。关学勇于造道的创新精神和博取兼容的学术态度,关学“立心立命”的使命意识与“崇礼贵德”的思想内涵,“经世致用”的学术主旨与崇尚节操的人格追求,都在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整理关学史上的文献资料,不仅可以为研究关学学派的沿革、关学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同时为系统研究关学人物的思想,梳理关学学术思想的发展,探讨关学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探讨关学与周边诸学派的互动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关学有独特的文化精神,其崇尚道德,躬行礼教,崇尚气节,具有社会担当意识,提倡求真务实精神,都对今天关中地域文化建设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整理出版《关学文库》对于弘扬关学优秀的地域文化,对于深化关学学术研究,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出版《关学文库》是一项紧迫的、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文化活动。

  从张载之后,该学派一直传承,代不乏人,留下了大约有近800万字的丰富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除极少数(如《张载集》《蓝田三吕文集》《二曲集》)得到整理(有的尚不完善)之外,绝大多数文献没有得到整理,况且由于其中大多数文献没有被《四库》收入(有的四库仅有存目),所存多为线装书籍,其中相当部分典籍因年代久远(多为明末、清代或民国时的刻本或印本)已经残破或残缺,已不便保护、流传和阅读,本次对所涉及关学学者的著作进行的整理将有助于文献的保存、发掘和广泛利用。这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对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精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

来源:西北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