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应变与突围 新教育力如何成为可能?——西南师大出版社《新教育力译丛》系列丛书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应变与突围 新教育力如何成为可能?——西南师大出版社《新教育力译丛》系列丛书
李卫国
2016-06-27 09:17:38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者按

  《新教育力译丛》系列丛书主要着眼于世界上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模型等。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其内容基本涵盖了整个教育体系中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回环互动过程,对于当下中国教育及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研究者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面对新一轮数字科技革命的狂潮,传统的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不可否认,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确能看到科技应用的影踪,但正如威尔·理查森所指出的“仅仅把昂贵的工具放在传统课堂之上,并不能代表现代学习者的需要”,那无异是简单的搬挪而已,很难实现对现有教育资源、教育者以及现实生活间的真正有效互动与深度交融。新的时代,新的契机,新的手段,再加上全球化的信息贯通,对此我们更需时刻保持因变而变的清醒意识和因动而动的革新姿态,以更开阔的视野去汲取人类集体的智慧结晶,并迅速为我所用。正是基于这一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应机推出了《名师工程·新教育力译丛》系列丛书,着眼于世界上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模型等,并及时、集中把它们地介绍到中国教育界,这对于拓展中国传统教育的思路,促进中国传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新教育力译丛》系列丛书内容丰富多彩,至目前为止已出版11分册,分别是《极度空间:整合科技、教育学和变革知识》《极富空间:新教育学如何实现深度学习》《围困中的教育》《零距离师生关系》《过招课堂“熊孩子”》《学习引领者:学区、学校、老师如何提升学生的成绩》《好教师是“养”出来的:校长的管理启示》《参与式教学的五个维度:教师实践指导手册》《“牛”教师教阅读》《做最好的教师》《新教师的101件尴尬事》,且新品陆续出版中。这些著作的作者都是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著名教育家,丛书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教育过程中从内而外的立体式环形结构所涉及的所有环节。

    试举几本为例,如《极度空间:整合科技、教育学和变革知识》的作者迈克尔·富兰曾是加拿大勋章的获得者,他热心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中推进教育的整体、系统改革方案,他在书中提出了“极度空间”概念,并指出它是比云空间更大的存在,且蕴藏有一个巨大无比的互联网资源库,它由三股伟大的思想力量组成,分别是科技、教育学和变革知识。三者应结合起来,从而促使教育变革。本书的目的便是讨论如何使三者的结合更明确,并对人类的教育更有益,他希望用这种整合起来的力量革新全民教育,并且认为真正的改革其实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体验成为可能,让学习更民主化,通过这三者的交融为所有人建立一个全新的学习体系。他的另一本书《极富空间:新教育学如何实现深度学习》则与前一本互相为用,研究了三种新兴力量,即新教学法、新型变革领导力和新系统经济的汇集后所能够给学习带来的新发展的可能性,并系统论述了新教育学的概念以及实施的可能,同时清晰地描述出了一个有别于当下“现在的过去”教育模型,并把它称之为“深度学习”,这种深度学习的目标则是使学生获得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与人关联的、参与合作的终生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和倾向,而且能够使其成为一个健康全面的人,创造和贡献于这个知识型的、创新的且互相依存的世界。

    大多数读者可能会问何为新教育学?迈克尔·富兰指出,新教育学可简单定义为“基于普遍使用的数字资源,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学生和老师的学习伙伴关系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在以往所积累的教育方法以及经验的基础之上,努力达成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新型伙伴关系;在这种新教育方法模型中,科技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简单叠加堆砌的弥漫渗透式的存在,教师的好坏则取决于教师的全部教学技巧和与学生在构建伙伴关系中掌握学习过程的能力。这种新教育学也考虑到了经济性,旨在提高资源的有效和充分利用而不是增加经济费用。这种深度学习模式的提出,无疑对当下的教育现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在全球化互动、信息共享以及新的教育方法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传统教育如何应变和做出适合自身的相应的变革?这是所有教育者所必须面对和思考的急迫问题,因此参照其它国家的新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十分必要,译介就充当了桥梁的作用,《新教育力译丛》正是这种努力的体现。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