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重庆大学出版社《影视鉴赏》:影视的本性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重庆大学出版社《影视鉴赏》:影视的本性
袁智忠
2017-02-24 14:10:22  来源: 重庆大学出版社 
 

  从现象上来看,观众的审美情趣对影视的逼真性提出了要求,从本质而言,影视的本性又决定了影视逼真的程度。

  电影是由照相发展而来的,电影的本性离不开照相的属性。1823年尼埃普斯的第一张照片“餐桌”产生了,曝光用了12小时,这一奇迹的出现为电影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性,但还没有具备条件。一直到1851年曝光时间可以缩短到几秒钟,人们才开始设想“活动照片”,即连续拍摄的照片。1894年美国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原始的电影机械——它是一个大柜子,上面装着一个透视镜。每次供一人观看。柜内用发动机带动,由电光照亮一长卷活动的照片。大家称它为“电影视镜”。它已经具有一些电影的特点。1895年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连续摄影机”——能拍、能放、能洗印,标志着世界上“第七种艺术”真正诞生。

  电影和照相的天然联系使德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从照相入手研究电影的本性。他认为电影是照相的“外延”。所谓“外延”是把照相发展成一个讲故事的工具。例如卢米埃尔的影片《水浇园丁》,它是日常生活中抽取的一段故事:一个园丁正在浇水,当他进行得非常得意的时候,一个顽皮少年冷不防踩住水管,而就在那个园丁检查水管为何不再流水的当口,他缩回了脚,水又冲出来,喷了园丁一脸,园丁追打着顽皮少年。这是用一系列照片来叙述的故事,非常逼真。克拉考尔以这个例子说明: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它是再现而不是表现;再现排斥主观的因素,艺术家不需要对生活作出解释,让观众自己去领会。他引用梅吉希的一段话:“电影所表现的乃是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

  克拉考尔分析电影逼真性的方法近似符号学。符号学把电影看成是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它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能指是电影表达思想内容所使用的材料,所指则是电影表达的思想内容。符号学要求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上确定事物的性质。就电影而言,能指是照相术。照相的纪实性、再现性、逼真性,自然而然地影响到电影的所指,即电影表现的环境、场面、情节、人物、结构等剧作的因素。克拉考尔从电影的来源以及电影凭借物质材料的特性,对电影本性所做的考察,从根本上说明了电影为什么特别讲究逼真性的道理,推动了电影理论的发展。克拉考尔对电影本性的探讨,对当代电影创作影响很大。当代电影潮流中风靡一时的纪实风格、生活流、散文化等的出现,都同他和巴赞的理论有关。

  应该说,克拉考尔在论述电影本性时,有失之偏颇之处,导致了自然主义的倾向。任何艺术都有它的假定性,只不过假定性的程度和表现方式不同而已。任何艺术都不可能排斥艺术家的主观意识,只不过是如何表现生活的方法或角度不同而已。“纯客观”的再现,否定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否定艺术家对生活素材的提炼、概括和取舍是形而上的。拿电影来说,摄影机掌握在人的手里,拍什么,怎么拍,都渗透着他的审美意识。摄影机前的现实,总要人来表演,演什么,怎么演,都离不开演员对生活、对角色的理解和评价。凭这两点,电影就无法做到和真实生活一模一样,不可能等同于生活本身。这也构成了逼真性的内容。

  电影是最年轻的一门艺术,然而又是一门变化发展最快的艺术。没有任何一门艺术像电影那样和现实科学技术的关系如此密切。科学技术每前进一步都会在电影中折射出来。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电影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平面到立体、宽银幕到全息,都伴随着物理学、化学、光学、声学、数字技术等科学技术新的成就。影视与科学的血缘关系史实际上为影视的逼真性提供了基础。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试验有嗅觉、味觉的电影。只要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有嗅觉、味觉的电影是能产生的,到那时候,影视就更逼真了。

  本文节选自:《影视鉴赏》(第3版)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