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像一块滚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像一块滚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03-17 14:31:35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曾几何时:鲍勃·迪伦传(歌者传记)
书号:978-7-300-23808-1
著者:
【英】伊恩·贝尔(Ian Bell)
译者:修佳明、吴少骊等
成品尺寸:160*235(精装)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定价:88.0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像一块滚石》:五个残酷的字眼描述了一位“寂寞小姐”的一生,过去和未来。若干年来,公众视野中的许多女人都可以成为这首歌曲中的主人公,但这只是文字游戏。每一小节歌词内部的韵律,明显不押韵的句尾,比歌曲可能的原型人物名单有趣得多,这份名单已经有20页那么长了。得益于他所选择的媒介,迪伦掌握了大部分20世纪美国诗歌缺乏的技巧,将日常语言按照特定的结构张弛有度地组织起来。他从事件、灵感或情绪中创造出一种电影化的戏剧,用36行歌词(副歌更少)塑造出与《天路历程》(Pilgrims Progress)相反的谜之人物。他说过一首流行歌曲想要多长就可以有多长。(这首歌长达6分钟,或者可以永远唱下去。不过在广播金曲40首中,这首歌被一分为二——没有音乐产业做不出来的事。)他把童话故事写成了一出道德剧,就像费里尼(Fellini)《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的现实版,一半是悲剧,一半是闹剧。他已经证明了青少年的媒介能够做些什么(至少对他自己来说)。这首歌是他的突破口。
你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来判断:流行音乐中其他一切都是之前发生的事情的结果,或多或少可以预期(至少可以事后分析)。音乐风格几乎是有机成长的,通过影响、模仿和无耻的剽窃,循序渐进地发展。但是这首歌,无论其更深刻的根源在哪里,无论它应该感谢谁,都是无法预期的。实际上是无法想象的。
而且,《像一块滚石》满足了艺术的一般需要:它提供了特定的普遍性。也就是副歌部分。你会记得那个问题:“这感觉如何?”这是第一次,歌曲中的主人公必须如此扪心自问,很少有人这样做。这句歌词的天才之处在于,“这”几乎可以是任何事:成功、落魄、赞美、痛苦、骄傲、损失、背叛、默默无闻、自我的最终投降。全部是人生的常态。迪伦在未来几十年里都会感觉到听众的狂喜,向他高喊这个问题——他们当中从来没有一位寂寞小姐,真是个善意的讽刺。这对于争论的任何一方还有意义吗?2012年春天,他的个人网站宣布——谁又真的知道呢?——这位70岁的歌手已经在演唱会上唱过1 939次《像一块滚石》了。这首歌曲一直传唱不衰。这感觉如何?
数不清的歌曲都在讲故事。来自蓝调梦幻时代的《法兰基与阿尔伯特》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它的故事。伍迪•格思里讲述了汤姆•约德(Tom Joad)、“俊小子”弗洛伊德(Pretty Boy Floyd)和无数其他人的故事。英伦诸岛的乐队讲述的故事更接近神话。奥蒂斯小姐(Miss Otis)从未停止为她的爱情故事感到悔恨。每一首歌曲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故事:人类渴望讲故事,即使没有哪个故事比人们耳熟能详的关于浪漫爱情和巨额遗产的古老故事更高明,普罗旺斯的游吟诗人在艺术上是无与伦比的。“很久很久以前(曾几何时)……”
所有这些都是《像一块滚石》背后的暗流。区别在于许多老歌的歌词扣人心弦。在某种意义上,它们仍然遵守约定俗成的规范。而这首歌即使在当面向寂寞小姐揭示她的命运时也显得变幻莫测。有一个原因:在这首歌最著名的版本中,1965年夏天的一场暴风雨中,在纽约的一间录音室里,歌手撩拨空气,像一阵下意识的痉挛。这首歌,这首苦涩的复仇之歌,充满了欢乐。
喜欢这首歌的人在探究歌词内容之前就喜欢上了它——如果他们还会去探究的话。它拥有流行音乐所缺少的伟大,只消一次录音,就是正确的、决定性的、充满生命力,不可能更好了。这种感觉难以言喻。但这并不是歌词的初衷:它的本意在于伤害。
迪伦的表现是矛盾的。他享受寂寞小姐的人生被摧毁,发泄怒火的每一秒钟都令他狂喜。他彻底摧毁了她,并且为自己拥有这种能力感到愉快。我们能够从中得出结论吗?在曼彻斯特演唱《像一块滚石》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猛烈抨击,歌词内容同样适用。录音室原版格外恶毒。尽管我们不知道也不在乎她是谁,但是迪伦的演唱带着极度的轻蔑,可以看着一个人的脸孔在他眼前扭曲而面不改色。而且他喜欢这样。仇恨和愤怒给了这首歌超越所有其他流行歌曲的巨大能量。这告诉我们什么?
在《像一块滚石》中,迪伦(或者那个假想的讲述者,别忘了这种可能性)从来没有怀疑过他评判一个人、打垮她、摧毁她的权利。他把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他不可能是不公正的,也不可能犯错误。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冷酷无情的歌词不是出自一首突破性的摇滚歌曲,迪伦的表演会不会被打上17世纪清教徒驱逐堕落女性的标签?
谁给了他权利像这样厌恶一个女人?他自己。谁说他是撒谎者中唯一说出真相的人?他自己。这种道德说教和权利意识一直贯穿迪伦的整个职业生涯。这是60年代他经常被拿来跟同样冷酷无情、无与伦比、不可抗拒的法国诗人阿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相比较的原因之一。你可以说这是直指人心的诚实——为什么不呢?——但你也可以说这是纯粹的自以为是。一个(表面上)没有原罪的人投出了第一块滚石,仿佛一个隐喻。他将继续保持这个习惯:人们本来只能听到70年代末为选定的救世主创作的宗教“赞美诗”,现在却听到了《像一块滚石》的绞刑判决。他似乎错过了关于仁慈和宽恕的课程。
这首歌如此恶毒,以至于你都忘了问:她究竟做了什么,要落得如此下场?不生青苔,没能建立起持久的关系,还是落入了背信弃义的圈套?就因为这样,迪伦就像对那些军火贩子一样对她恶语相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问责与腐败《不确定的荣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12.28 11:08:10)
巴菲特合伙人、投资大师芒格的智慧:如何把200万变成2万亿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12.28 9:04:3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推荐《图说红色家书》 (2016.11.04 8:41:19)
《技术哲学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10.31 13:01:41)
李存山:我反对封闭式的读经 “大众儒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10.28 10:54:32)
《管理百年(管理者终身学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09.29 17:27:18)
新经济助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式跨越:新经济引领新常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09.26 14:24:01)
《满川田纪事:乡土中国的农民群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09.23 14:19:20)
当教育变成一种产业:美国教育的危机《教育与公共价值的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09.22 9:02:29)
8种图书入选第七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 其中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 (2016.09.20 13:46:59)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