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著名作家、编剧王斌:切忌让“没文化”成为编剧的代名词 - 名家访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名家访谈
著名作家、编剧王斌:切忌让“没文化”成为编剧的代名词
2017-04-25 18:26:01  来源: 新浪读书 
 

  
    王斌与羊扁扁对谈

    “人要活得尊贵,作品也一样!”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期时间旅行者文艺沙龙上,著名作家王斌语气笃定。4月23日下午,他携新作《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做客天桥艺术中心,与90后新锐编剧羊扁扁展开了一场名为“娱乐圈内外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对谈。交流中,王斌表达了他对当下文学圈和影视圈的担忧,并阐释了他心中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准。

    作为与张艺谋密切合作长达十六年的文学策划,被称为张艺谋“御用编剧”的王斌见证了娱乐圈的跌宕起伏。从1994年,张艺谋戛纳获奖作品《活着》初登银幕,王斌便以“文学策划”和“副导演”的身份为圈内人所知。此外,他倾心策划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作品;2002年,在轰动一时的占据中国商业电影的先河地位的电影《英雄》中,王斌担纲编剧。之后,《十面埋伏》《霍元甲》《美人依旧》等,他亲自操刀剧本。

  在王斌之前,中国影视界只有“文学编辑”,并无“文学策划”,不同于此后很多文学策划的空头挂名,王斌的策划“货真价实”:“最初配合导演选材、选编剧,然后一块儿谈剧本,反复谈,最后可能还要动笔改剧本。”余华的小说《活着》,就是他作为“文学策划”推荐给张艺谋,又一点点帮忙搬上银幕的。“那部电影拍得很不容易,很多情节和台词反复推敲”,1994年的《活着》,是王斌迄今最推崇的张艺谋电影,“那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充满了质朴与纯真。”

  多年来低调无争的王斌,从不在张艺谋作品中争名逐利,《英雄》之前,他多次对电影剧本大动手术,从不署名。“我就是幕后,不必去争这个名和利。知道自己对得住才是最重要的。文学要的不是虚名,是尊严,这尊严里包含了你的才华、你对文学的尊重以及你对世界真正的领悟。”

  影视圈翻滚十余年后,王斌彻底“息影”,回归文学。“钱对我唯一的意义,在于它可以维系我的独立。没钱的时候,你跟别人谈项目,很可能为了钱屈就。当你不会饿死,就可以说不。”回转到这片始终给予自己的思想情怀的文学沃土,王斌笔耕不辍,将对生活的思考融入笔端,在过往九年中,已先后出版了《遇》《味道》《六六年》等长篇小说。

  王斌坦言,创作是寂寞的,“除了灵感外,也需意志和坚持”,此次,他暌违五年的新作《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既融入了作者近年来对世相的观察体味,亦饱含了他对时代精神与审美能力的反思和忖量。

王斌真诚分享王斌真诚分享  沙龙上,针对当下总体水平唱衰的国产商业大片,和“鲜肉云集、抠图成风”的爆火IP网络剧,王斌表示不解,他毫不客气地指出,无它,只看到了这些作品背后“垃圾的价值观和无耻的欲望”。“普通大众需要在中国式大片中看到温暖,看到人性的光辉,看到热血和情怀。大片花了那么多钱,却没能砸出个中国情怀。”在王斌看来,质量低下的影视作品,绝非仅仅是编剧刻意讨好观众的结果,而是他们“并不会塑造人物”,“一个人,基本等同于他所写出的作品。编剧,几乎成了‘没文化’的代名词。”

  在王斌看来,“好的作品是邀约”。无论剧本还是小说,优秀的作品会邀请大家跳出熟悉的生活,对司空见惯的环境发出思考,“对已知的,甚至麻木的生活中,忽然产生一种全新的看法。”同时,“好的作品也是呈现,而非告诉”,那些看似努力告诉观众答案的作品,终是二流。

  浸润在莎士比亚剧本中长大的王斌,对以文学叩问生活有不竭的情怀。《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作为一本表现“娱乐至死”年代下,年轻人心理、影视圈怪相的小说,凝聚着他的思考:成长在网络时代的年轻人,终日受到各种娱乐信息的影响与诱惑,不由自主地进入了偶像崇拜的迷途,盲目地追随与仰慕大众明星,他们将此视为人生的最大快乐。这种心理,是否与心理学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着某种不可言说的相仿?以演艺圈为缩影的社会中,究竟是为了达到私利目的,不惜施展各种招数,玩各种“潜规则”的人值得效仿?还是与之相反,不向庸俗之风屈服,依然在乱象中保持独立自傲品格的人值得尊敬?

  在光环之中暗潮涌流,真真假假粉墨登场的当下,作家王斌坚定地抛出问题。

  和张艺谋一起成长的王斌,许多第六代导演都尊他“王老师”。但许多人的新片发布会,都不会请他。“他们总觉得请我去,完全是砸盘子去的。他们不明白,东西但凡好,我会高兴得跳起来,不管他是谁,哪怕他是我的敌人。艺术上,我没法撒谎,从不撒谎。我觉得这是从艺者必需的品性,但不知为何就成了‘缺点’。”

  从1994年策划《活着》到现在,王斌直言,二十余年来,自己“变得更坚定了”,此前,裹挟在影视圈中的他时有迷茫,但回归文学界后,却在这里与当初的自我重逢,“真正的文学是对现实的抵抗”,现在的王斌独行在文学创作之路上,毫不后悔。问他“孤独吗?”他大笑说“能不孤独吗”。然而,合作《千里走单骑》时,高行健让他看到了一个人可以活成的尊贵模样,那也是他希望成为的样子。“人可以没有钱,但不妨碍活得尊贵;自己有太多弱点,但绝不是卑污。”

    时间旅行者文艺沙龙作为一个服务于“爱看书、爱思考、爱文艺、不盲从”的文化交流空间,由北京天桥演艺中心和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共同主办,致力于推介有价值的作家与作品,打破优秀文学作品与影视题材选择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打通青年艺术家与公众关注之间的藩篱,同时助力天桥演艺区打造新兴的文艺交流集散中心。


    来源:新浪读书2017年04月25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中瑞童书作家对谈:儿童文学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2016.09.01 9:24:35)
  • 作家刘醒龙:什么都可以快 唯文学需要慢下来 (2016.08.24 9:45:01)
  • 阿摩司·奥兹:好奇心让我成为作家 (2016.07.29 11:16:54)
  • 名作家们都给宝宝看什么书? (2016.07.14 14:16:04)
  • 勉力而不勉强创作——访儿童文学理论家、翻译家、作家 朱自强 (2016.05.26 8:56:24)
  • 科幻作家刘慈欣:避免盲目读书 (2016.04.26 14:18:56)
  • 瑞典现代作家笔下的“永恒回归”——《这不可能的艺术——瑞典现代作家群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03.29 8:45:37)
  • 清华大学出版社《酉酉和西西的成长日记》(全5册)》:爱一个人与爱这个世界——关于母亲作家徐然 (2016.03.15 10:32:54)
  • 看金牌电影编剧芦苇如何道出电影秘密《电影编剧的秘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02.20 17:01:01)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