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沉睡的“三寸金莲”由兰州大学社长篇小说《哪儿》引发的妇女缠足史不完全考证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沉睡的“三寸金莲”由兰州大学社长篇小说《哪儿》引发的妇女缠足史不完全考证
文/曲溪
2017-05-31 14:05:20  来源: 兰州大学社 
 
    长篇女性励志小说《哪儿(上、下)(长篇女性励志小说)》(孟庆华  相关图书 )近期付梓出版。小说对每一个场景近乎细致地描写,在笔者脑中,仿若在观赏当下一部热播的影视剧,微妙的“镜头感”切换自如。随着小说娓娓道来的细腻笔触,笔者脑中那虚构镜头下的场景也逐渐由远至近、由浅入深,变得立体、丰满起来;所有出现的人物乃至人物身边的静物,分分钟都变得栩栩如生,宛若脱兔。

    几个快乐活泼的小女孩成为开篇亮点。当笔者读到其中一位叫小兰的女孩即将经历的那件“人生中的第一次大事”时,完完全全被震撼到了。

    在开篇不久,作者不惜重墨地详细描写了小兰裹脚的痛苦经历。那一天,小兰的父母特意把小兰留在家中,郑重其事地为她请来当地颇为有名且手法老道的“裹婆”,毕恭毕敬地为“裹婆”奉上茶点和银两。其中,“裹婆”那贪婪的眼神和俗套的“恭维”,父亲惴惴不安地为小兰端来洗脚水,“裹婆”用尽蛮力将小兰一双小脚丫死死扳住,双亲二人协助“裹婆”满头大汗,小兰在一次又一次声嘶力竭的哭喊中昏死过去,“裹婆”走后双亲又抱着小兰疼惜地安慰……太多太多的场景描写及人物内心的刻画,真是过于生动了,以致让笔者在为小兰叹惋的同时,几度分不清到底是在看小说还是在看影视剧……

    这也引发了笔者对中国旧时妇女那段缠足的尘封往事一探究竟。

    据查:

    缠足在10世纪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第一次成为风尚。曾经风情万种风靡中国大地千年之久的“三寸金莲”,就如古代妇女的命运,从千年前的南朝而来,又随着历史的车轮而去。它见证的是中国足履文化的一段发展史,也是中国妇女的一段屈辱史。南唐后主李煜有位爱妾窈娘,妩媚风骚,能歌善舞。李煜为她筑了六尺高的大莲花台子,饰以宝物细带。窈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屈突而足尖成新月形,在莲花台上展姿起舞,以博后主欢心。这种风气随之在民间追求时髦的女子之中传播开来。“金莲”之说始于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宝卷是风流昏庸之辈,他曾让匠人以金莲花铺地,爱妃潘妃袅袅婷婷走过,戏称“步步生莲”。

    宋代时,妇女不裹小脚被视为粗人,必须自幼被大人缠成三寸之脚才能奉为美女,于是宋代缠足之风盛行。为了不使双足放弛,女子在睡觉时还穿着“睡鞋”,式样与弓鞋相同,只是底软,并绣着精致花样,这些鞋多由鞋主人亲手缝制。 

    元朝时,南方诸多地方规定只准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子缠足。明朝时,下禁令以此分出贵贱,贱民阶级的女子不得缠足。《浙江风物志》记载,浙江东南地区明文规定“丐户人家男子不许读书,女子不许缠足”。

    清朝马上得天下,满族妇女都崇尚大脚,不缠足。但清军入关后,汉族女性的“三寸金莲”却赢得大清满族妇女的青睐。清政府为了保护游猎民族人高脚大便于狩猎的特点,并从满族女性身心健康角度考虑,多次禁止旗人缠足。但屡禁不止,仍有许多旗女仿效不疲,缠足之风反而日盛,并有男人“非小脚之妻不娶”的风气,社会一时以大脚为耻。满族女子对小脚崇拜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以致缠足之风愈来愈烈。

    清政府掌握政权,满族又无缠足之俗,故视汉人缠足为罪行,曾多次下令禁止。顺治二年(1645年)下诏:凡是时所生女子,严禁缠足。康熙元年(1662年)再次规定:如查得元年之后所生女子缠足者,罪其父母,其父有官者交吏兵二部议处,平民则交刑部处置。情节严重者枷责四十大板,流徙十年。后有人上奏说规定太严,清政府才免禁,民间妇女遂再度恢复缠足。

    乾隆后来又多次降旨严禁,乾隆的禁令只煞住了满族女子的裹足之风,而汉族民间女子依然裹足如故。康有为在《戒缠足会檄》中说,希望家乡人放弃缠足陋习,并下决心不给自己的女儿缠足。这一举措使康有为在家乡受到很大排挤。

    顺治和康熙两度禁裹足,但终敌不过传统习惯,清人妇女逐渐被汉化,穿上瘦金莲。20世纪初,英国传教士立德夫人在中国南方发动“天足运动”,并成立了“天足会”,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些年轻妇女放了足。

    辛亥革命前后出版的许多报刊大都刊载有宣传放足的文章,赞扬:“西洋天足好不爽快”,宣称“盖放足者,独立之起点,强种之根源”。有些地方官员还给放足者发放徽章,戴在袖子上,以资鼓励。《放脚乐》之歌到处传唱:“放脚乐,乐如何?请君听我放脚歌。”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于1912年发布命令全国劝禁缠足。但有些妇女口头上赞成放足,暗地里却偷偷缠足。民国十八年三月,又发布放足布告。为解放妇女的小脚,专门成立了领导班子,县长担任班子首脑,对不放足的妇女进行惩罚。 

    从以上史料看出,随着时代脚步的推进与发展,包括清政府本身,以及之后的国民政府,均有颁禁令限制裹脚乃至取消的记载。但几千年来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以及以男性审美为要的风尚与民间积习,已使女性对自身的审美观全无主导性,以致渐渐成为一种完全扭曲的审美观,积风难易。

    这种审美观,完全脱离了任何一个女性个体的夙愿,没有思想,没有灵魂,而只能服从于那个漫长残酷的年代。所以才会成为在那个时代体现女性所拥有的家事,出生尊贵,教养所长,未来所嫁夫婿以及拥有"美好生活"的唯一条件和烙印。这种扭曲的审美,起初本就是为讨好并依附于男性的,一代代的无知幼女们,无论尊贵贫穷,均因祖母辈、母辈流传下来的"风尚"成为一件件可悲的牺牲品。民间观念根深蒂固,不容任何力量的扭转,恰恰也反转成了一代代的女性给自己套上的沉重枷锁!

    更甚者,以致清朝满族人统治期间,满清贵族都在效仿汉族女子,并将此积习一步步又奉回为身份、家世尊贵的象征。

    为了缠成完美的“莲脚”,女性必须在幼年时,把她们的脚用布紧紧裹成尖尖的形状,被控制住的脚会用药草和精油来使皮肤放松,以便能够塞进莲花鞋中。第一年是特别痛苦的,因为女孩们要求一直走路,直到脚趾因为体重而全部碎掉。之后,脚趾会变得麻木。

    中国封建时代的“三寸金莲”妇女,她们带着严重畸形的脚部,信奉着"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这是唯一的出路""这样做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仍被那时社会风尚的余孽所束缚,但她们没有失去对生活下去的顽强毅力,坚韧、有决心,并时刻心存希望。正如小说《哪儿》中笔下刻画的这几个女孩,她们从小到大,经历了属于各自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在那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

    作为新时代下的女性,在安静地读过小说《哪儿》后,相信定有一股励志的正能量催生于内心,并藏于心尖。为《哪儿》点赞!


    来源:兰州大学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哪儿(上、下)》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7.05.11 9:59:05)
  • 大数据时代的高效决策与行动《决策与行动: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7.05.05 8:56:54)
  • 知月结网,品悟人生——兰州大学出版社《破茧》 (2017.04.06 9:52:24)
  • 人能弘道——兰州大学社《周易诠释(卷一、卷二、卷三)》序言一  (2016.08.26 9:13:50)
  • 族际互动与政治整合:兰州大学出版社《辽代女真族群与社会研究》评介 (2016.06.07 15:25:52)
  • 兰州大学出版社《且行且歌——写给十八岁前的我》书中锦句 (2016.04.21 9:48:36)
  • 兰州大学出版社推荐书目(10种) (2016.04.11 14:10:50)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