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40多天的大屠杀。日军在南京城内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抢掠、强奸,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超过30万。在“九一八”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大家推荐这篇《松井石根——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主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主犯 松井石根
南京大屠杀过去整整80年。今天,日本还有人在为松井石根的阴魂不断地喊“冤”;今天,也还有很多中国人根本就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松井石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请允许我花一点笔墨吧。 早在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松井石根在一次讲演中就表示:“迅速拿下南京,这将说服中国公众摒弃蒋介石,把他们的命运托付给日本的领导人。”1937年8月17日,他在被裕仁天皇召见时说:“别无他途,只有拿下南京,打垮蒋介石政权,这就是我必须完成的使命。”
1937年8月19日,松井石根离开东京赴上海前线时,向前往车站送行的陆军大臣杉山元再次表露了他的“雄心”与计划:“无论如何要攻打南京,使国民政府屈服,这是严惩支那的特殊使命决定的。”
1937年11月24日,松井石根制定了“华中方面军”的《第二期作战计划大纲》,命令所辖的“上海派遣军”于12月上旬完成一举攻占南京的准备。1937年11月底,日军已形成了对南京的三面合围之势。日军前锋部队已推进至离南京不足一百公里的外围防线阵地。在前线日军顺利进展消息的不断推动下,日本最高当局对发动进攻南京之战终于取得了一致意见。

日本发行的松井石根宣传资料
1937年12月1日,由昭和天皇亲自批准,加盖日本国玺,正式下达攻占南京的书面命令——“大陆命第八号命令”。松井石根立即行动,向全军正式颁布了进攻南京的作战计划与兵力部署的命令。1937年12月5日晚,松井石根指挥日本“华中方面军”各师团,在日本航空兵的配合下,向南京外围防线各阵地开始发动猛烈的进攻,举世瞩目的南京攻防战役开始。
在日军的打击下,中国守军不得不退至以城墙为依托的防线。此时,各部日军已推进至南京城下,从四面将南京紧紧包围,南京已危在旦夕,指日可下。松井石根认为,在日军强大军事威胁之下,被包围在城内无处可逃的中国守军必将放弃抵抗,派出代表向日军乞降。因此他下令各部日军从9日午后4时起暂停对南京的进攻,并令将在8日晚赶写成的一份致南京中国守军的《劝降书》,印刷了数千份,于12月9日中午用战机向南京城内空投散发。这是松井石根对南京军民发出的最后通牒。 松井石根在《劝降书》中赤裸裸地恐怖威慑:“日本军对负隅顽抗的人将格杀勿论……贵军如果继续抵抗的话,南京将无法免于战火,千年的文化精髓将会毁于一旦,十年的苦心经营也将化为乌有。”由此可见,南京大屠杀根本就不是什么“偶然事件”,而是早已“设定”。
谁知,松井石根的《劝降书》被中国政府的南京守军完全无视了。松井石根在日记中称:“唐生智无礼至极,非但在10日正午以前没有任何回复,反而从10日早晨起,用猛烈的炮火攻击我军作为酬报。”松井石根恼羞成怒,于10日午后命各部日军同时向南京阵地发动了猛烈进攻,战斗空前激烈。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经血战后沦陷敌手。 
发动恐怖大屠杀“威慑”中国
 松井石根的军装照(1937 年3 月)
从日军踏入南京城的那一刻起,松井石根认为狠狠“教训”城内军民的时候就到了。他采取的手段就是把南京城当作小时候做错的考卷,擦得干干净净!在松井石根眼中,这可不是什么泄私愤,而是以恐怖的大屠杀威慑中国“反省”,恐吓中国其他城市,减少进攻阻力,属于“战略需要”。 日本对华侵略战争中,其战略策略不仅包括以强大军事力量在战场上击败与歼灭中国军队,显示其不可战胜的“武威”,还包括在战后对拒不乞降、敢于抵抗的中国军民实行严厉的“膺惩”——中世纪式的屠城与烧杀淫掠,两者结合充分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本质。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曾做出这样的分析与判断:“对都市或村庄居民实行屠杀以为报复,这就是日方所谓的‘膺惩’行为。这些行为在中日战争中一直未停过,其中最坏的例证就是1937年12月对南京居民的大屠杀。” 早在1937年8月,当松井石根受命率军离开东京前往中国前,就向昭和天皇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在日军的武力进攻面前不肯求和乞降,继续“坚持民族主义”和“排日情绪”,那就“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而所谓的代价,就是遭到日军的严厉“膺惩”——疯狂的大屠杀。 1937年10月8日,松井石根还在上海发表声明,对不肯屈服、正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发出杀气腾腾的威胁:“降魔的利剑现在已经出鞘,正将发挥它的神威。”

松井石根侵入南京城时的照片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10多万日军烧、杀、淫、掠的“恐怖嗜血之剑”完全出鞘了。日军首先把屠杀指向那些被俘的中国军队的伤病员与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军队官兵。
12月15日,松井石根通过“华中方面军”参谋长塚田攻发出指令:“两军在各自警备区内,应扫荡败残兵。”所谓“扫荡”,就是屠杀的代名词。12月18日松井石根在南京“巡视”期间,又命令:“混杂的军人都应予以‘纪律肃正’。”所谓“纪律肃正”,也是指屠杀。 1947年3月10日,南京政府组织的“审判(日本)战犯南京军事法庭”公布了松井石根的“扫荡肃正”结果: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大规模集体屠杀共有28案,屠杀19万多人;零星屠杀有858案,屠杀约15万人。总计日军屠杀中国战俘与难民达30余万人。 1937年12月20日,松井石根在“巡视”南京时,自己就亲眼看到下关江边尸横遍野的惨景。他在阵中日记中写道:“午前10时出发,视察挹江门附近及下关。此附近仍狼藉不堪,尸横蔽野,亟待今后清理。” 松井石根在指挥日军进行持续多日的血腥大屠杀外,还进行疯狂的抢劫、奸淫、焚烧等,以加强恐怖威慑的力度。日军在侵占南京后所疯狂进行的烧、杀、淫、掠等战争暴行,使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
为了进一步对中国进行战争恫吓与恐怖威慑,松井石根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仅四天的12月17日,在日军正对南京进行屠城的高潮中,急不可耐地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占领南京的“入城式”。下午2时30分,在国民政府大楼前的院子里,日军举行了有陆海军高级指挥官参加的“入城典礼”。 12月18日下午,举着屠刀的日本陆、海军又在南京明故宫机场举行所谓“忠灵祭”——祭奠阵亡的日军官兵。松井石根任主祭,宣读祭文。这天早晨,松井石根还写下了一首题为《奉祝攻克南京》的所谓“挽诗”:“灿矣旭旗紫金城,江南风色愈清清。貔貅百万旌旗肃,仰见皇威耀八纮。” 这种“挽诗”哪里感觉到半点哀悼的意思,分明是炫耀与吹嘘日军攻克南京的“赫赫战功”、日本霸占世界的巨大野心。金陵大学的美籍教授贝德士将松井石根所实施的政策称作“军事恐怖主义”。 现在网上还有观点认为,实际指挥日军开展南京大屠杀的是朝香宫鸠彦亲王,因为是皇族战后没有被送上军事法庭,松井石根只是作了他的替罪羊。但我不得不说,纵观松井石根在南京大屠杀前后的种种举动,他可绝对不是一只“羊”,而是连羊皮都不披的“恶狼”!

东京大审判时的松井石根
在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松井石根首先在宣誓供述书中就无耻诡辩,拒不认罪。他竟把日本对中国军民的残虐行为狡辩为“兄弟之争”,是“哥哥教训不听话的弟弟”,是“爱的战争”。他说:“多年来我始终相信,日中之间的斗争原本就是所谓的‘亚洲大家庭’中兄弟之间的争吵。当时日本通过武力来保护在中国的日本人,维护其陷入危险的权益,这不过是迫不得已的临时防卫手段。这就像是兄长在长时间忍耐后痛打其年轻而又不听话的弟弟一样。这决不是因为仇恨,而是为了促使其反省的爱之深的手段。”

日本供奉“军神”的乃木神社里供奉的松井石根像
手捧此书的读者啊,我希望你们一定要记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书上写明被告松井石根犯有9项罪行,但判决书只认定他犯有一项罪行,这个罪行就是南京大屠杀!这是日本甲级战犯里面唯一一个仅仅因为南京大屠杀而被处决的战犯! 历史的裁判,把松井石根送上了绞首架!据田村吉雄编写的《秘录大东亚战史·东京审判篇》(日本东京富士书苑,1953年)记述:1948年12月23日凌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7名甲级战犯执行死刑的时候,第一组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东条英机、武藤章。他们站在绞首台上,头部被蒙上黑色的头巾,安上绞绳。台上的主执行官向各位执行官敬礼,报告说准备已经就绪。然后,执行官面向死刑犯,同时撤掉四个踏台。这是在凌晨0时1分30秒,正是死刑犯进入刑场的1分钟后。结果,土肥原贤二6分钟断气,东条英机经过9分钟,武藤章用了整整10分钟,松井石根更长一些,11分30秒!
 蒋丰
——节选自《说说十大日本侵华人物》 蒋丰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