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质的研究进入教育研究领域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质的研究进入教育研究领域
叶隽
2003-06-19 10:32:37 来源:
编者按: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其目的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的解释。随着世界进入后工业时代,教师的职业专门化已成为当今国际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成为专门化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研究,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规范、严谨的探究。由此,这种“情境中”的研究——“质的研究”作为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进入了教师的视野。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即是在教育研究领域身体力行地推广质的研究的先行者。
陈向明教授这几年来一力推进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相信,她对中国教育学界的贡献是长远的,尤其在方法论意义上,是有实质性突破的。我对陈教授的研究,早在她刚出版《旅居者与外国人——中国留美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一书时就开始了。这还得感谢王奇生教授的推荐。王奇生君是《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的作者,这部书以其扎实的史学功底奠定了它在留学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今人要想研究与留学有关的问题,很难绕过此书。以他的学术眼光所推荐的著作,自然引起我的特别重视。诚如其然,《旅居者与外国人》一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对于像我这样习惯了阅读文史哲类书籍的人,能较为兴趣盎然地去读社会科学类带实证性的著作,其实并不容易,更何况是从头读到尾。
果然后来陈教授出手不凡。到这部《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出版,陈教授的“质的研究学术体系”应是基本完成。质的研究如彗星启明,很多学生对之倾倒仰慕不已,跟风学做者更是大有人在。应该说,虽然这一体系原创性并不强,但仅是引进本身,意义就相当重大。对于中国学界来说,引入国外具有前沿性、同时又符合中国实际状况的研究方法,并大力推广普及,其实非常重要。就这个意义上说,陈教授的引导之功莫大焉。
虽然这套书数目较多,但在我看来,就学术研究而言,最核心的两部书为《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前者为理论综述与构建,后者是操作实践的汇总。所以,《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的出版不能仅视做一般意义上的论文集锦而已,因为,没有对质的研究的理论接触,读本书难以获得质的提升,但若是原来有所了解者能回过头去再重啃理论,相信收获决非一般。该系列的其他各书在不同层次上、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各有侧重,读者自可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做出选择。如《聆听与倾诉——质的研究方法应用论文集》一书就是相对来说篇幅较小的研究文章汇编,其功用更在于普及的意义上。
而此书则更侧重于中规中矩的学院派风格,貌相虽显得厚重,但其实内容也很是一目了然,即:四篇硕士论文,一篇研究报告,一篇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应该说,内容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不管是《对一位研究型教师成长的追索》,还是《“我”的试读——北京大学试读学生个案研究》,或从教师,或从学生角度,从最简单的“走入现场”做起,对涉及到的问题都有比较深入的剖析,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将作为研究者的“自我”融进研究过程,颇得“质的研究”方法的真义。正如陈教授所言,“作质的研究的大忌是‘照葫芦画瓢’”,这其实也是任何研究的忌讳,那样的话,个性与灵性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阅读“范例”是不需要的。正是借助于前行者或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后来者才可能从容学步,并不断调试自己,形成自己的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乃至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一读《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实在有其必要。我这里所指的阅读者,不仅是教育学研究者,也包括了一般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所谓“开卷有益”,哪怕就算是读故事呢!即使是顺手翻过,相信略有心者必定有所收获,甚至可能饶有兴趣地去追踪理论的叙述,到那时,相信《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一书又会进入读者的视野了。
由于自己非专业人士的身份,不敢胡乱指手画脚,只略说可以“锦上添花”处,如适当扩大研究所涉及的范围。现在读到的文章多半集中于某个具体教师或某一群体与教育相关的个案研究,而且集中于现实领域,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方法本身决定的。但我觉得如在相关研究领域(如留学教育)中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应该是一个很可以尝试的工作。虽然,陈教授的《旅居者与外国人》已经做了良好的开端,但毕竟正如她所言,这一研究主要用的是访谈法,并没有充分开掘出质的研究的十八般武器,故此,英雄用武之地应当尚多。不仅是当代留学教育研究,因为可以接触到当事人,而较易进行;其实,即便是那些已然逝去的人物,借助于其书信、日记、回忆录、对相关当事人的采访等,也未必不可以用质的研究构建出回到历史现场的场景。这个方面,刘云杉的《帝国权力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虽然主要用的是叙事研究的方法,但其所体现的研究视阈的拓展,却很可以提供参考。其实,质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颇似“叙事”研究,两种方法如能相互参照与沟通,或许能有更新的学术生长点,不过那是题外之话了。
书 名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作 者
陈向明 著
定 价
¥49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02-01
详 情
本书获2001年第二届全国教育图书奖二等奖。是国内一部系统评价“质的研究方法”的专著,对目前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有关理论问题以及新近发展出来的操作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有关西方学者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实例对其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说明。“质的研究方法”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是与“量的研究方法”相提并论、交相辉映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深入社会现象,通过亲自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解释,在原始的资料基础之上建立相关理论。
书 名
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
作 者
陈向明 主编
定 价
¥32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2-1
详 情
质的研究论文究竟是什么样子?质的研究者如何在“实地”开展工作?如何确定。本书收录了四篇质的研究论文、一篇质的研究报告和一篇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意在为读者提供一些相对完整的质的研究论文和报告,使读者看到这些研究者是如何从事质的研究的,他们如何讲述和构建自己的故事,具有何种不同的风格。这些论文和报告因研究主题和研究者的书写风格不一而呈现不同的样式和特色,但都洋溢着浓浓的人间情怀,使读者深深感受到作者对教育、人生与社会的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认。
书 名
聆听与倾诉——质的研究方法应用论文集
作 者
杨钋 林小英 编
定 价
¥19.8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06-01
详 情
质的研究方法是与量的研究方法相提并论、交相辉映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本书集中了一批运用质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论文,这些研究涉及许多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研究者以观察、访谈为主要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对象内心深处,体验、了解问题的深层原因并给予意义的解释,是学习和运用质的研究方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生动教材.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6.18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