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实眼泪之可怖——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 穆青 译 武汉大学出版社
说起齐泽克,他因1989年的第一本英文著作《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而名满天下,在西方知识界可谓是一位红得发紫的哲学家。但他在国内虽然名气也不小,却鲜有人真正喜欢阅读他的理论著作,况且他在国内受欢迎的并不是什么精神分析或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面的著作,而是他的影评,或者一些段子。
近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齐泽克的《真实眼泪之可怖: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而这本书英文版早在2001年就已上市,直到2018年中文版才得以面世,可见这位20世纪90年代已在西方当红的学术明星在中国还是极其受到冷遇的,即使不是冷遇,也是相当地慢热。
尽管慢热了些,但本书无论如何都是研究齐泽克的哲学理论还是研究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不可绕过的一本书。就像本书产生之初,是因为英国电影协会为了使电影思想尽快回归智性主流,邀请齐泽克在国家影剧院发表了一系列讲座。他们希望齐泽克能够直陈近20年来英国学院派电影研究的贫弱和褊狭,使得电影理论能过得到真实的发展。为此,在《真实眼泪之可怖》之中,齐泽克还是一如既往地机智和敏锐,他运用马克思、弗洛伊德和拉康理论对基耶斯诺夫斯基的电影进行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解读与互证,既丝毫没有牺牲个体文本的特殊性,又保留了广泛的哲学议题。
像克林·麦凯布说的,要阅读齐泽克,我们“自身就需要一本书的空间”。再加上这本书探讨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以及书中齐泽克信手拈来的大量经典电影片段(仿佛这些片段只是为了他的阐述而生),需要读者拥有庞大的阅片量。这么说来,那么这本书岂不是非齐泽克忠实粉丝和电影狂热爱好者而不可触及?但事实上,这本书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十诫》、《双面维罗尼卡》、《蓝白红》三部曲等电影来说,是最好的一部研究著作。Alexei Monroe 评价这本书的时候说:“尽管这本书直到第38页都没谈到基耶斯洛夫斯基,但这仍然是研究基氏最好的一本书。”
在看电影研究之前,很多人有一种惧怕,特别是对基耶斯洛夫斯基这样的大师级导演,认为一旦作品本身转化为一种阐释,就会遭到歪曲,于是我们应该用直觉来欣赏它,简单地沉浸其中,不去谈论它,对那些内容僵化的术语抛掷一边,不想对作品做任何理论解释,因为任何解释都是对艺术家的一种误解和伤害。对于这种心态,齐泽克说:“评论家和理论家谈论一件艺术品中可辨识的焦虑和快乐时,他们只不过就是在谈论,而没有直接生产它们,在这一意义上,它同作品自身完全不相干。”而本书的目的,则是借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来完成大理论的工作,比之对作品那深不可测的自主性的任何表面尊重,都要更为忠诚于被阐释的作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仿佛并不是一部研究基氏的书,基氏的电影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已。
可以说,齐泽克只是试图通过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解读直面现实问题,重举大理论的旗帜。但这一解读,不论是主题还是文字都激动人心,具有一种文人的英雄主义。于是,我们充满期待地看着齐泽克挽执电影这支优雅长矛,杀入后现代社会的废墟,如英国电影协会研究主管克林·麦凯布所说,在这本书里,理论“经由对电影的真实热爱,一次次地复活重生”。
内容介绍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以真实眼泪之可怖为始、以虚构眼泪之涌流为终,这样的说法就是非常恰当的了。这些眼泪不是打破保护墙的情不自禁的眼泪,不是个人情感自发性的表现,而是戏剧化的、表演性的眼泪,是重新获得距离的“罐头眼泪”(就像电视演播现场的罐头笑声),或用古罗马诗人的说法,这是“众生皆罪,万物堪怜”(lacrimae rerum),眼泪是公开流给大他者看的,此时我们已不再关心(甚至憎恨)我们正在哀悼的逝者。重新获得的距离关乎陈述和声明之间的裂缝:眼泪是声明,暗含着对立的陈述立场即快乐。”——齐泽克
为了使电影思想尽快回归智性主流,英国电影协会邀请齐泽克在国家影剧院发表系列讲座,于此汇集成本书。齐泽克的所有著作都雄心勃勃,本书可以看作他通过强化理论雄心来更新电影研究的典范。他运用马克思、弗洛伊德和拉康理论对基耶斯诺夫斯基的电影进行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解读与互证。
像他所有的著作一样,《真实眼泪之可怖》结合了争议和严谨、机智和洞察。它使我们明白,缺乏理论洞见的所谓基础电影分析是不存在的——反之,理论也必须经由对电影的真实热爱,一次次地复活重生。
编辑推荐
★齐泽克这位“危险至极的西方哲人”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产生的行星式大碰撞!
★研究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不可绕过的权威理论专著。
提起克里斯托弗·基耶斯洛夫斯基,就会引发无穷无尽的美学—意识形态争论。齐泽克撰写本书显然不是去谈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作品本身,他无情地借用基氏的作品来完成他阐释大理论的工作。但比之对基氏作品那深不可测的自主性的任何表面尊重,以及任何看起来颇具专业性的电影批评,他的这一“借用”都要更为忠诚于被阐释的作品。
在《真实眼泪之可怖》一书中,齐泽克试图通过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解读直面现实问题,重举大理论的旗帜,不论是主题还是文字都激动人心,一种文人的英雄主义,挽执电影这支优雅长矛,杀入后现代社会的废墟,如英国电影协会研究主管克林·麦凯布所说,在这本书里,理论“经由对电影的真实热爱,一次次地复活重生”。
评论选摘
“尽管这本书直到第38页都没谈到基耶斯洛夫斯基,但这仍然是研究基氏最好的一本书。”——Alexei Monroe,KINOEYE
“齐泽克的所有著作都雄心勃勃,这本书也可以看作通过强化理论雄心来更新电影研究的典范。”——克林·麦凯布,英国电影协会研究主管
“当红激进左派哲学家齐泽克,无论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都无法忽视这个时代呼应最为密切的思想者。”——大旗虎皮(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作者介绍
斯拉沃热·齐泽克,作家、哲学家、社会学家。擅以拉康精神分析理论、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析社会文化现象,被称为“文化理论的猫王”“最危险的西方哲人” “从天而降的第欧根尼”。
其学术著作有五十余种,代表作包括《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自由的深渊》《幻想的瘟疫》《斜目而视》《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等。其著作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涉猎的主题无所不包,融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于一炉,从而开倡了一种全新的哲学领域。
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