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大学:“文化中心”“经济中心”?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大学:“文化中心”“经济中心”?
张岂之
2003-07-24 09:51:53  来源:  
 
 义遒先生是一位既有科学精神又有很高人文素养的教育家,他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有厚实的教育理念。他曾经担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多年,同时是一位亲临教学第一线的有造诣的电子学教授。

 义遒先生曾于2002年为中国高等教育论坛所写过《大学要引领时代的文化潮流》一文。“引领”一词用得是多么贴切、中肯呵!义遒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说:“……这是否意味着……大学的活动应当完全围绕着国家和学生个人的经济目标来进行?或者,大学应当继续保持是一所文化中心,还是应当演变成一所‘经济中心’?”这样的问题4年前英国牛津大学校长C.鲁卡斯先生也提出来过。他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校长论坛上曾说:“大学教育是否真要以经济需要的合适技术来界定呢?’”义遒先生这样回答:“我认为,大学作为社会分工的教育主体,她仍应是一个文化中心。”他的这本著作《文化素质与科学精神》中的重要理念也可以概括为:大学应当成为一个文化中心。

 作为教育家,义遒先生经常写随笔、短论,这些都含有他自己的见解,并非是所谓的“应景文章”。因此在某些观点上他的批评也是相当犀利的。他青年时代曾经在风景秀丽的宁波中学读过书,2002年应邀为《宁波中学北京校友会会刊》写了一篇数百字的短文,题名《宁中的灵气》,其中有这样发人深省的话:“几十年过去了,我又回到了母校。不见了那江,不见了那活泼的水、那活跃的船、那浮在江面的月色;代替的,只有那堵塞视线、禁锢活力的围墙。我太失望了。”使义遒先生感觉堵塞的,可能主要并不是视线,而是教育的内在灵魂,他说:“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启发人心智的事业。是启,不是塞,是活,不是堵。不管是什么理由,安全也好,防止干扰也好,都没有启发学子的灵性重要。我多么希望看到奉化江的再现!”

 义遒先生写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论文大都含有新意,总会促使人们思考。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他做了多次讲演,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就有传播甚广的《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这篇论文从科学技术活动的任务、科学活动的动力等方面分析科学活动离不开人文精神,离不开“美”的追求。如果论文只是从这一角度进行论述,就会有所不足;义遒先生同时承认科学认识的动力也有来自功利主义的,其中有成就也有弊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这种情况中,我们从事科学活动的动力就应当从过去强调功利目标逐步转向为探索未知和完美的纯科学目标”;在这一目标中,当然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浸润。他的论文注意全面性,而且擅长于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加上他自己多年的大学管理经验,这就使得他的教育论文具有了很强的说服力,这几乎是高教界朋友们的共识。(本文为王义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素质与科学精神》一书序言,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来源:光明日报2003.7.24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