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日本现代流通产业》前言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日本现代流通产业》前言
李东贤
2003-07-24 10:43:14 来源:
《
日本现代流通产业
》前言
多少年来,日本对我们来说总是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作为与我们相邻的岛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原是一个落后的亚洲国家,战后经过10年的经济恢复和准备,日本从1956年开始,到1973年基本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究竟是什么东西使战败的日本能够在一片废墟的基础上,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发展起来,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日本位于欧亚大陆东部边缘,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国家,国土面积大约37.8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1.2亿,与国土面积比较,每平方公里为325人,人口密度高,生存空间狭小。在自然资源方面,日本除水力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外,其他资源十分匮乏,尤其在矿产资源的拥有方面尤为突出,绝大部分矿产资源都要依赖进口。国土的狭窄、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火山、台风、地震等频发引起的自然灾害使日本处在一个极为不利的生存环境之中。也正是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使日本人普遍心存危机意识,加上稻作文化的影响,造就了日本人“勤劳、节俭、执著、精细”等良好品质。要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求得发展,也使日本人必须讲究协调与团结。“合群”自古以来就是日本人崇尚的人生规范,反映在个体行为上就是对群体的一种效忠,无论这种群体是企业还是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高度同质群体。而日本的国民教育,如危机意识的灌输、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企业中“终生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具体做法也在不断地对此进行强化。虽然近年来由于受美国等西方国家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日本年青一代的观念意识正在发生着变化,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加上近年来的经济不景气,日本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和做法正在受到冲击,但日本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底蕴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目前仍在支撑着日本的社会主流意识。
崇尚知识、重视教育也是日本人的一种民族风气和社会风尚,对战后日本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日本的现代化教育始于1872年,它采取了“教育先行”的做法,在连续经过明治初期、战后初期和1971年《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的提出等三次教育改革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已经普及了小学和中学的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98%;到70年代末,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就已达40%左右。在日本,为了弥补中等技术人员的不足,还成立了数量可观的高等专科学校,并根据技术革新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专业的设置。对教育重视的结果,使日本国民普遍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并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动力。
日本还是一个善于向他人学习的国家,但这种学习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把来自各国、条件各异、互不协调的东西,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消化、改良和协调,使之成为一个高效率的有机体系,并在自己国内成功地推广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日本的做法基本上是学自欧美,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巧妙地使这些“拿来”的东西与日本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经验结合在一起,并创造出了一套优于欧美的现代化模式。认真地研究和剖析日本在各个方面的做法,对着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纵观世界各国的情况,由于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对经济体制的选择也不是单一的。就日本而言,它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为前提,在资源配置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强调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对市场的必要干预,强调政府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与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所不同的是,日本所采取的模式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这种不同决定了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分析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特点,区别对待,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是我们在向日本学习和借鉴日本成功经验时应该特别注意的。
日本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十分明显的,但这种干预主要是通过各种政策、法规来实现的。为了限制垄断,鼓励竞争,日本在参照美国的反垄断法的基础上,于1947年制定了《独占禁止法》,并通过公平交易委员会,以行政手段进行统一管理。就流通领域而言,日本主要通过通产商业省来制定产业政策,推动流通产业的革新。通过调整政策,以营业执照、营业许可等具体办法,限制企业对特定产品市场的进入,如日本对医药品、酒类、大米等产品经营的限制。通过制定《大店法》、《关于调整大规模零售企业零售活动的法律》等对大型零售企业的开设及其营业活动加以限制。如凡开设销售面积在1 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均需经过由专家、当地消费者代表和中小工商企业者组成的委员会的论证,并由主管部门许可;对大型商场的营业面积、营业时间等也有具体的规定。日本通过这种对大型商场的法律限制,在为中小零售商业企业创造良好生存条件的同时,通过制定《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零售商业振兴法》等产业振兴政策,以资金援助、信用保险、地方税减免、政策性贷款等具体措施,促进中小零售企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正是以这种方式,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目标和遇到的问题,既强调自由竞争的重要性,又以经济的全面发展为长远目标间接地介入市场竞争。
从日本零售业的发展看,目前日本的各种零售业态基本上都是向他人学习并加以完善提高的结果。日本的百货商店是日本传统的和服商店吸收国外百货商店的做法,采取明码标价、实行专业化分工、扩大商品经营范围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超级市场引入日本的连锁经营方式,更使日本的流通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超级市场和连锁经营方式的采用,解决了日本当时由于收入增加而引起的劳动成本上升问题,也从根本上改变了零售、批发、厂家等不同流通环节之间的关系;既使中小零售企业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也为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日本的零售业基本上是在吸收美国零售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却创造了世界一流的经营效率,日本方便店连锁的做法便是一个典型范例。
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在基础研究方面仍有很大差距,但其科技水平却在战后迅速赶上欧美,在一些主要技术指标上甚至超过了欧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日本对科学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日本科技发展走的是一条学习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的道路。这种做法也充分反映在流通业的发展上。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流通领域的成功应用,是日本流通业革新和发展的基础。从1979年POS系统的引进开始,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POS、EOS、EDI、VAN等技术为核心的先进的流通信息通信技术体系,既改变了流通领域的传统作业方式,重塑了不同流通环节之间的关系,也推动了流通渠道整体效率化的发展。
日本流通业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和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在我国流通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认真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的后发效应,迅速提高我国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少走弯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清华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