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友谊的小船永不翻,让我们一起海上作伴《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友谊的小船永不翻,让我们一起海上作伴《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09-27 08:53:49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首次倡议:共同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形成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此后,“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说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张骞,也许是边塞苍茫的大漠风光。就像王维的《使至塞上》写的那样: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通往西域的道路上,有的是漫天的风沙,有的是严寒酷暑,因而在小编看来,丝绸之路是一条通向文明的碰撞与交流的苦难之路。

    相对而言,蔚蓝的大海,要给人更自由宽广的无边想象,那么在这里我们就暂且来聊聊海上丝绸之路吧。

    谈到海洋,人们都说作为西方文化摇篮的古希腊所代表的就是一种海洋文明,而来自遥远的东方古国——中国,更多的是一种大陆文明。关于海洋的重要性,西方那些重要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地理学家都有这样的观念——海洋,代表着财富、希望、交流,人类离不开海洋。特别是一些西方的哲学家,说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海洋边上的人心胸开阔,目光远大,而内陆人一般狭隘保守。

    这话对不对呢?其实他们讲的海洋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海洋,而主要是地中海地区,这话并不能照套到中国的情境中。因为中国的陆地与海洋,同其辽阔。中国的观念“四海之内”,海,就是边缘,出了海,就没有了。中国人到了海边,绝不会像欧洲人一样,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看到了财富,而是穷途末路,天涯海角。 对古代中国人有吸引力的是长安、是洛阳,是内地政治经济发达的地方,而不是什么海边。 大海对古代中国只有渔盐之利,打鱼晒盐。

    但是,走向海洋在当代却是我国要上的必修课。无论是为了战略性资源,还是国家安全,海洋都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海洋;海洋强国之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近。

    事实上,在古代,中国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最好的例子。客观地讲,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经济贸易,也不是建立殖民地,而是宣扬国威。 明朝成立后,永乐皇帝觉得明朝建立那么长时间,原来元朝时很多外国到中国来,现在还没来,要去告诉他们,明朝已经成立,而且很强大。还有一点不能公开讲的,永乐皇帝朱棣是靠阴谋手段废了他的侄子才掌权的,他心里希望通过这样一些对外的宣传,吸引外国的朝贡,来加强他的政治合法性,来说明他是正统、是真命天子,非但国内拥护,而且万国来朝,所以不惜工本让郑和去。 一次不行,总共去了七次。 郑和去西洋的标准动作是,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船上放炮,召集当地的君主或头目,带民众聚集起来,然后他宣读诏书,宣布大明建立、大明对他们的优惠,鼓励或要求他们来称臣纳贡。 如果你听从,就有赏赐,金银财宝丝绸。

    如此看来,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自古以来便是一条和平友谊之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欧洲人开辟新航线之后,随即展开了对沿途各地人民血与火、刀与剑的暴力殖民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可以说一部充满黑暗和贪婪的“血与泪之歌”。

    和谐性贯穿于我国航海文化的发展历程,是其经久不衰的主题。 我国航海文化的和谐性源于独特的航海信仰。 与西方神话中喜怒无常、性情暴躁的海神波塞冬相比,我国的“海上圣母”妈祖蕴含着母性的慈爱与宽厚,象征着希望与和平,表达人们祈望平安出海、风平浪静,也反映我国人民与海洋和谐共处的思想。 相传妈祖原是福建莆田湄州岛的一名林姓女子,她水性好,常常救助海上遇难的渔民,逐渐成为民间的海洋女神,并由民间到官方,宋元明清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直到“天上圣母”。 妈祖作为我国航海文化的鲜明符号,伴随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而日趋丰满,对其他国家的航海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国推进当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了雄厚的文化积淀。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要考虑到各种安全因素,如马六甲海峡:我们最理想的就是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建一条交通线,包括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然后进入新疆的喀什。 这样我们今后一部分物资就不再需要绕道马六甲海峡。 这当然很好,但是,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这条路的旁边是阿富汗的塔利班。 巴基斯坦的北面靠近阿富汗的地方都是阿富汗的难民营,很难分清混杂在内的塔利班。 当初本·拉登就是躲在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部族势力很强,有些地方政府也管不到,要依靠部族的长老。 虽然现在巴基斯坦与中国非常友好,是我们全天候的朋友,但问题是国际局势复杂,有的局面巴基斯坦未必能掌控得住。

    “一带一路”是一个整合人心的过程,整合人心可比修建铁路、公路的速度要慢得多。 只有在“一带一路”上整合了人心,这条通道才是真正安全的,否则就会变成下围棋下出一条大龙来,最后让人拦腰几刀,被人分段吃掉。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在“一带一路”上追求“深圳速度”,追求奇迹效果。 要稳扎稳打,且多路突进。 即使某个国家掐断了其中一条线, 也没关系,因为其他的路是通的。 高铁不通高速公路通,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不会被其他国家所左右,就不会再拿这个去做文章了。


    本文观点资料来自《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深耕传统友谊,助力媒体相通《巴基斯坦大众传媒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8.05.10 10:45:43)
  • 旷天鉴常务副总经理(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推荐《小红豆与友谊危机》 (2018.03.21 11:19:12)
  • 袁亚春总编辑(浙江大学出版社)推荐《“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 (2017.11.29 8:41:53)
  • 《“一带一路”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7.08.11 9:35:46)
  • 《他者镜像:“一带一路”与中国形象传播——以俄语地区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07.26 17:24:11)
  • “十三五”阶段“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课题在京启动 (2017.06.29 14:41:59)
  • 大数据告诉你,“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怎么做 (2017.05.17 14:41:42)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承办“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走进长安项目活动 (2016.11.28 16:09:05)
  • 《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09.07 12:19:56)
  • “一带一路”需要文化包容——《“一带一路”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6.04.20 8:47:47)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