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教育科学出版社《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教育科学出版社《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
2018-09-28 10:06:30  来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 
 

    《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

    房超平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浓缩了作者十几年探索并经过实践检验和完善的关于学习革命的研究精华。全书聚焦学生的思维力和学习力,旨在解决学生不想学和不会学的问题,从根源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使得学生乐其学、爱其校。全书结构清晰,所阐述的问题直指老师、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从目标导航、路径导引和问题导向清晰地为老师们提供各学科提高学生学习力的操作案例,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促进学生学习效能提升、提升教学效率和职业幸福感的实用宝典。

   

    房超平:如此学习,才会如此痴迷

    儿童是天才的学习者。我们时常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围着老师或家长问着那些似乎永远也问不完的“为什么”, 他们求知若渴、想要知道答案的表情令人难以忘怀。然而, 我们也曾在不少学校看到高中毕业生考前撕书的场景, 雪片般被撕碎的书本纸片伴随着学生的欢呼声从教学大楼飘下。这个场景在暗示高中毕业生不可名状的忧伤的同时, 也让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辗转反侧, 难以入眠。

    难道学习真的让学生那么恐惧? 难道曾经的天才学习者长大后一定会厌倦学习?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学生既喜欢读书,又提高学习效率?

    也许, 思维导学能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位家长对孩子变化的感悟。

    1
    这样学习,就能实现 “弯道超车”:从两位家长的感悟谈起


    感悟之一:思维导学让家校配合无缝衔接——深圳某高中学生家长 叶女士

    女儿初中二年级以前成绩一直都是中等,孩子谈不上厌学,但学习态度是不积极的。我与她爸爸都有点无可奈何。邂逅房超平老师后,孩子有了转变,关键问题得到了解决。房老师除了赠送他的专著外,还亲自给孩子一些指点和建议,我和她爸爸也按照房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际分析和对号入座,对孩子的教育和相处方式做了些调整。令人惊奇的是,通过短短的半个月,孩子期末考试成绩的年级排名比期中考试上升了180名,暑假期间,她也能主动地在落实她的学习计划。孩子对学习的能动性,让我和她爸爸感到非常欣慰!
孩子学习态度的转变,能使家校配合无缝衔接。孩子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与家长的关系缓和了,叛逆、厌学、早恋、自私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感悟之二:化腐朽为神奇——深圳某高中学生家长  褚先生 

    儿子17岁了,正在读高一。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考成绩不如愿。他因此进入高中后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尤其对数学、物理、化学不感兴趣,上学成了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数学平时测验只有三四十分。师生关系淡漠,父子关系更是势如水火。

    偶然一个机会,我得到多年没有联系的老师——房超平老师的联系方式。在聊天中,我能感觉到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对“ 问题” 学生的另类解读,对严重偏科的轻松应对,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请他对我儿子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期能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也改变我们的父子关系。让我倍感神奇的是房老师与孩子的三次面谈和交流,而且,仅仅三次,孩子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两个月后的月考中,孩子的数学成绩竟然及格了,班级排名也从倒数第三变成顺数第五。孩子回家兴奋地说:“我的数学竟然能考及格了!” 不要说学校老师不相信,孩子自己都不敢相信!

    “从三四十分到考及格。” “两个月后,成绩从倒数第三变成了顺数第五。”这是真的吗?不仅老师、孩子不相信,很多人都不相信,但这就是事实。

    两个孩子的变化这么大,可见孩子的潜能有多大。因此,只要解决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问题,提高孩子的思维力、学习力,孩子的学习就会“腾飞”。

    其实,在我看来,孩子的成绩提高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回了孩子的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孩子的学习就不会存在问题,孩子未来的人生也一定会璀璨夺目。

    2
    让思维的张力在课堂精彩绽放:四个课改案例的启示


    也许有人会说,对两个孩子而言,让他们喜欢学习不是很难,但对大班额班级的所有学生来说, 有什么方法能让他们都喜欢学习吗?

    下面的四个课堂教学改革案例也许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开展的思维导学课堂教学实验(下文会有详细说明)不仅能解决个别学生的学习问题,而且可以在大班额班级中让学生的学习活力得到充分彰显、思维张力得到精彩绽放。

    课改案例之一:“语句病理分析图”的制作

    在高一语文课堂上,王老师创造性地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提炼核心观点。接着,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画出了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图形各异的思维导图。有的画的是“啄木鸟” 叼六种“害虫” ( 病句的类型) 图, 有的画的是“ 注射治病” 图( 注射筒里的“ 药品” 标注的是修改病句的各种办法) ……之后,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各组学生根据各自的思维导图,复述课本内容,总结学习规律。最后,由每组派一名学生组成的评审小组的精彩评审,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在享受创造乐趣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课改案例之二:“发明数学定理,我能!”

    高中数学老师黄老师在师生、生生对话中,从让学生解决初中学过的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解决与之相关的、特殊的、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进而鼓励学生归纳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规律——找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题规律……使本来难度较高的数学学习变得简单起来,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课改案例之三:“‘老牛’,这个绰号我喜欢!”

    高一物理运动学复习课上,李老师提出了三个“ 胖问题”。根据李老师提出的这三个问题,学生先自学小结,然后展示自学效果。在展示过程中,李老师不时追问,激励学生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最后,一名学生因出色的表现被李老师送了一个绰号—— “ 老牛”(意指和牛顿一样伟大),让其他学生羡慕有加、跃跃欲试,课堂也渐入佳境。课堂结束时,四名学生因为课堂上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物理小博士” 称号。而获得“老牛” 绰号的学生的课后感言更是揭示了这样的课堂带给学生的巨大收获: “虽然我以前物理学得不太好,但从今天开始,我有信心学好物理了,因为我要对得起‘老牛’ 这个称呼。”

    课改案例之四:“我是‘李大钊’,请大家关注当下的中国现实!”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或以《百家讲坛》的形式慷慨激昂地陈述史实,或以模拟话剧的形式灵活多样地重现场景,或以快板表演的形式言简意赅地总结规律,或以反转话剧的形式合理大胆地“改造” 历史,或以专家身份掷地有声地评点过往……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中,俨然成为一个个历史人物,学习也因此变得魅力无穷。

    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能开展思维导学课堂改革,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课堂就会焕发新的活力,学生的思维就会在快乐中升华。

    3
    为思维力插上腾飞的翅膀:思维导学的魅力


    为什么在开展思维导学改革的课堂上,学生会如痴如醉地进行学习呢?原因很简单: 以提升思维力为核心的思维导学,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想学、不会学的问题,最终学生收获的是思维力、学习力的全面提升,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习变得其乐无穷。

    开展思维导学课堂改革实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符合规律,需要全面提升以思维力为核心的学习力。那么,什么是思维力和学习力? 思维力与思维导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一) 没有思维力, 就不可能有学习力

    1.思维力及其三要素

    思维力是人借助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在思想上揭示不能直观感知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我们认为,作为一种“ 力”,思维力也应该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思维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分别与思维的维度、向度(高度) 和强度(深度) 有关: 思维力的大小取决于学习者掌握的关于思维对象的信息量的多少; 思维力的方向取决于思维的价值目标以及围绕着目标形成的思路;而要找准思维力的作用点, 就必须把思维集中在特定的对象上, 并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

    2.学习力的含义

    国际上关于学习力有多种定义。我们认为, 在诸多的定义中, 学习力的“三要素” 说言简意赅,一线教师比较容易理解。按照学习力的“ 三要素”说,学习力是学习者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 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基础要素, 学习动力是学习力的关键要素, 而学习毅力与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密不可分。

    3.思维力是学习力的基础和关键

    学习动力主要是指引发与维持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力包括外动力和内动力。有关研究表明, 学习的外动力越强,内动力就越弱。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内动力显著不足。提高学生的内动力, 必须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力为关键,推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激活学生的创造性。

    学习毅力是学习者为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而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目标的一种意志品质。学习毅力与自信、专注、果断、自制和抗挫折等要素相关。而这些要素都与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密不可分。从一定意义上说, 学习能力强, 学习动力足, 学习毅力就一定不会弱。

    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习者接受新知识、新信息, 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在学习能力的诸多要素中, 思维力是核心要素。因此, 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力, 就必须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入手。而要提高学习能力, 就必须把思维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二) 思维导学: 提升思维力的有效途径

    思维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直接或间接与学习动力、学习毅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学习能力这个基础要素密切相关。提高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有效、科学的教学设计,思维导学就是根据思维力的三要素进行教学设计。

    1.思维导学提出的缘由

    提高学习能力, 必须围绕思维力的三要素展开教学设计: 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关于思维对象的信息量与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密切相关; 学习者思维的价值目标以及围绕目标形成的思路与学习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以下简称“实现路径” ) 密切相关; 而要把思维集中在特定的对象上, 并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 则必须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因此, 思维导学的核心要素是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向。

    增强学习动力, 必须变革陈旧的学习方式, 推动课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思维导学的研究和实践中, 整体学习、关联学习、创造学习、对话学习、选择学习等学习方式, 对于增强学习动力具有明显效果。

    2.思维导学的内涵

    思维导学是根据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以“ 以学为本” 为基本原则,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途径, 以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向为核心要素, 以整体学习、关联学习、创造学习、对话学习、选择学习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力、学习力全面提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思维导学的首要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学习力, 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思维导学的基本原则:以学为本( 以学习者为本, 以学习为本)。具体可以理解为三个方面: 一是目标上以学定教——以学习者的基础和能力作为确定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 二是方法上以学促教——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三是评价上以学论教——以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

    思维导学的核心要素: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达成)、路径导引(实现路径的规划与实施)、问题导向(关键问题的设计与解决)。

    思维导学的主要方式: 整体学习[ 包括基于单元( 章节、模块)、概念体系、现象理解的三种方式]、关联学习( 包括基于概念之间, 学科之间以及知识与社会、生活、科技前沿之间关系的三种方式)、创造学习( 包括基于知识发现、改题编题、学科思想的三种方式)、对话学习( 包括基于小组学习、师生交流、超越文本的三种方式)、选择学习( 包括基于学习目标、课后练习、自由分组的三种方式)。

   
    文章节选自《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编辑时文章略有改动。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用畅销书思维做大学教材?这波操作厉害了 (2018.09.13 13:26:03)
  • 理解中国经济的第六层思维与中国经济学人的历史使命--人大社《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 (2018.09.07 16:36:30)
  • 《赢在顾客资产——超竞争环境下的营销新思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8.08.14 12:38:49)
  • 《外贸社交媒体营销新思维:向无效社交说No》中国海关出版社 (2018.06.15 16:34:24)
  • 《“犹”趣的思维》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03.22 16:11:19)
  • 《场景体验设计思维》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8.03.09 11:06:42)
  • 金融新动能发展的理性思考《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新思维》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8.03.06 11:02:45)
  • 《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12.07 9:00:17)
  • 林威雄出书畅谈营销管理新思维 (2017.07.24 9:19:07)
  •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7.06.22 11:36:26)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