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可否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拒绝粗鲁:青少年的行为修养》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可否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拒绝粗鲁:青少年的行为修养》
2018-11-09 15:18:48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可否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

    10月11日上午11时许,曲靖宣威14岁少女刘某因为不堪忍受“校霸”同学长时间的欺负,在家中喝药(磷化铝)自杀。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10多个小时过后,最终抢救无效,女孩于10月12日上午6时许不幸离世!

    据中新网客户端9月22日电:瑞安市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称,9月21日16时许,瑞安警方接到报警称:在隆山小学三楼一厕所内,有小孩受伤。接警后,处警民警迅速赶到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林某某(男,36岁,仙降街道人)。被害人叶某(男,10岁)被120急救车送往医院,经全力抢救无效于当日19时许死......
 
    9月,一位姐姐在新浪微博上爆料,她是长春理工大学学生张云云, 她的弟弟张超凡,在山西运城市绛县一网吧内被同学打死。
 
    6月,广西北海合浦县公馆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陈琪琪,从综合教学楼,跳楼身亡。琪琪跳楼坠亡后,身上的笔迹、所留遗书、夹在作业本的字条以及课本上留下的只言片语,都把死因指向了校园欺凌。
............

    校园欺凌的案件数不胜数,甚至有很多学生因为遭受到了校园欺凌而无法忍受,跳楼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当校园欺凌这种事件如此频繁地发生,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

   

    作为家长,真的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告诉孩子: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如果有效的话?!

    我朋友跟我说了一个故事。她说,有一回她去儿子的学校,在去他教室走在过道上的时候,两个学生从媒体教室走出来。其中一人撞到另外一个人,有了以下对话:

    “看路,你个@#$%&!”
 
    “你才要看路,你个@#$%&!”
 
    “你管得着我吗?你个@#$%&!”
 
    “老子就来好好管管你。你个@#$%&!给老子死过来,老子一脚踢@#$%&!”
 
    “嚯,老子踢爆你@#$%&!”
 
    “@#$%&!”
 
    “@#$%&!@#$%&!”

    这是发生在高中的事情?初中?我的朋友听到的,是两个互相炫耀的青少年吗?不是。她是去她儿子就读的小学。那两个学生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是欺凌教派刚入教的。今后,他们一定是偏执狂(在他们使用侮辱种族的词语中已经得到证明)。他们是坏行为的典范。你可能知道你所在的学校也有这样的人。继续看下去吧,下面我会介绍一些应对的方法。
 
你    一定在学校里看过同学被欺负,也一定觉得很生气。欺凌行为破坏了学校的氛围,不仅是粗鲁,还有危害,甚至可能有致命的危险。有一些在学校被欺凌的人辍学了,有一些自杀了,还有一些杀了那些欺凌他们的人(大家都想把他们杀了)。
 
    欺凌的方式有很多种。

    有口头的:讥讽、骂人、逗弄、威胁、侮辱、对他人性取向(或可能性)进行评论。

    有社会性的:传播恶意的谣言或谎话;对某人进行“冷处理”;排挤某人;在公众场合让某人难堪。
还有网上欺凌:本书(《拒绝粗鲁》)第十一章讨论了网上欺凌。使用手机、无线网、互联网去伤害、侮辱、羞辱他人,或让他人陷入危险境地。

    当然,还有肢体上的欺凌:打人、拳打脚踢、绊人、推人、丢弃、偷窃、强占等。

    不过这种欺凌都是粗鲁、残酷、冷酷的行为。
 
    如果有人在旁观,欺凌行为就会变本加厉。但是,为什么人们会去欺凌他人呢?原因很多。就旁观者而言,他们看到的是,欺凌者比较强悍,人多势众。旁观者可能觉得欺凌他人很好玩,很有意思。他们可能害怕,如果他们说了什么,欺凌的人也来欺凌他们。他们可能觉得,即使报告了也无济于事。欺凌可能使旁观者感觉有负罪感、无助、害怕。其实,如果有人去报告,会产生很大改变的。不要让欺凌者享受快乐,不要默然处之。要勇敢。以下有很多种方法,你可以尝试一下。
 
    如果你看到欺凌现象……

    在公众场合强硬对待。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因为欺凌别人的孩子会寄希望于旁观者的沉默,所以,如果看到有人在学校走道上或者巴士上欺凌他人,你可以安全地站出来,说:

    “别乱来。没人觉得你干的事情好玩。”
     
    “别去动他。别人对你这么干你会怎么想?”

私    下强硬对待。把他拉到一旁,奉劝他:

    “我说,福乐,你可能不知道哈,你对小强的方式,大家看了都觉得不爽。真的不好玩,你还搞得自己背了个‘欺凌’的坏名声。我是肯定不会要这样的名声的。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我就想跟你说说,因为你知道后果会怎样。”

    这是使用礼仪好玩的地方——你可以随意发挥。你一下就看穿了福乐的善良本性,他可能会放小强一马。
 
    帮助被欺凌的人离开现场。带着他走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带到有大人的地方。打断欺凌者,然后对被欺凌的人说“我们需要讨论一下生物考试的事情”,或者“尊白尼先生找你呢”。
 
    帮助被欺凌的人,提供安慰。说:“别让福乐那小子找你麻烦。大家都知道他是个混蛋。”
 
    “他是故意给你找碴的,因为他想让你生气。保持冷静,跟我们待一段时间,不要让他看出你被他惹火了。”

    号召旁观者支持。在有人欺凌他人的时候,你可以面向旁观者,说:“有没有其他人讨厌福乐这么找别人碴的?”

    应该有很多人感觉跟你一样,并且会积极响应。你要让大家知道,如果有人观看、发笑或者怂恿欺凌的人,那他们就是一丘之貉。
 
    对被欺凌的人表示友好。被欺凌的孩子,通常没什么朋友。你应该主动一些,去跟他交朋友,跟他讲话,跟他同行,跟他一起吃午饭,在巴士上跟他坐在一起,给他打电话,给他发信息。就短短几分钟,可能对他的人生有很大的作用——甚至救了他的命。
 
    把谣言扼杀在摇篮里。如果你听到任何不实的谣言,应该跟传话的人说这是谣言,不要再传了。
 
    把被欺凌的人介绍给成年人。被欺凌的人需要得到他可以信任的大人的支持,这很重要。你可以提议说愿意陪他去见校长、老师、辅导员或者他的家长。如果他不想去,你可以主动说,你愿意帮他说。

    提高大家的认知。在积极反对欺凌的学校里,欺凌的现象比较少。你可以去了解一下,自己能在哪方面出点力。是不是可以写反对欺凌的博客?给报纸的主编写信?给校报投稿?写推特来反欺凌?积极主张反欺凌?这些都会有帮助的。你可以去跟校长、老师或者辅导员说说。请他们召集一些有兴趣的老师和学生来做校内反欺凌的事情。
 
    向更高层呼吁。在“以前的黄金时代”,孩子们可能遭受的最可怕的欺凌就是沙士汽水被抢,要不就是给打得鼻子流血。如今世道不一样了,在美国,欺凌的人可能都有AK47冲锋枪了。我没开玩笑。从前是欺负,现在变成了抢东西、情绪上的恐怖袭击、肢体上的折磨还有网络上的欺凌。这些事情如果发生在学校,你要是直接面对的话,可能会很危险。你应该跟家长谈谈,跟辅导员还有学校的行政人员谈谈,甚至找警察来帮忙。你一定要让更高层的当局知道现状。他们可以提高警惕,惩戒那些欺凌他人的学生,找家长,并在学校推行反对欺凌的项目。你不应该在一个“战区”接受教育。
 
    欺凌是非常严重的违反礼仪的事情。目前的可悲现状是,你这辈子随时都可能碰上欺凌的事情。其他人也可能会碰上:家长、教授、法官、警察、老板、官僚。礼仪是按照大家一致同意的游戏规则制定的。如果那些欺凌他人的人,能够与社会有一丝丝的联系,你就可以用你的礼貌礼仪来改善现状。但是,如果欺凌他人的人拒绝接受社会的规章制度,那么你只好拿出其他的应对措施了。

    如果你是被欺凌的对象

    不理会欺凌你的人。最开始,你可以装作没有听到。不要看欺凌你的人。快速离开,走到安全的地方。幸运的话,这只是偶然事件,今后不会再出现。
 
    不要表现出你很愤怒。大多数欺凌他人的孩子都想要看到你被惹恼的样子。如果你不哭,也不生气,他们可能会觉得很无聊,也许就会走开了。要控制情绪,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想欺凌你的人就会控制你的情绪。你表现出的情绪越少,他们越不可能继续控制你的情绪。当你安全地离开了他们的范围,你可以想办法疏导自己的情绪。你可以做个记录。去跑跑步。跟朋友说说。
 
    命令欺凌你的人住手。你必须说:“住手!”“不许来骚扰我!”如果你是那种有幽默感的人,还可以开个玩笑,笑笑就过去了。
 
    不要还手。这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甚至会让你受伤或惹上麻烦。
 
    走开。跑开也行。跑到有大人的地方。

    跟你信任的大人说这件事。不要把你的情感锁起来。告诉你父母。如果你不想跟他们聊,那就找你可以聊的人,如老师、教练、校长、辅导员,或是你的哥哥姐姐,或者是牧师。如果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答复,可以找其他大人讲述。如果你跟一个朋友一起去找大人讲述,可能会好些。如果这个朋友看到了你被欺凌,会更好。
 
    表现出信心。没错,要表现出来,演出来。腰杆子要挺直。头要昂起来。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的做法会让那些想欺凌你的人无法靠近你。

    在经常发生欺凌的场合,不要单独一个人待在现场。不要单独一个人去储物间、浴室或者其他校内缺乏监管的地方。要一群人一起活动。跟其他同学一起回家。下课或去食堂时,跟朋友一起去。
 
    不要离大人太远。跟巴士司机靠近一点儿。在走道里,跟老师走得近一些。大多数的欺凌现象发生在大人不在的地方。
 
    把你的物品贴上标签。如果你的物品上有你的名字,别人就不太可能拿走。
 
    要清楚,如果你被欺凌,不是你的错。欺凌你的人想让你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他们想让你觉得你就该被人欺凌。其实你不该被欺凌。你是个好人,应该被人尊敬,被友善对待。
 
    增强信心。去做一些能让你增强信心的事情。去运动。(这是你可以做的最有效的事情,让你振奋精神,不会抑郁。)学学武术。学习静坐或瑜伽。可以去学音乐、艺术、舞蹈、骑车、运动或者设计手机App。你会感觉良好,遇上很多和你有共同爱好的人,你们可以成为好朋友。
 
    采取强硬的措施。告诉老师、辅导员、学校的行政人员。根据法律、道义,如果有人汇报校内有欺凌现象,他们必须采取行动。如果欺凌现象没有得到制止,甚至恶化了,如果学校里的成年人无法控制情况或不想去控制情况,你父母应该联系警察,或者考虑采取法律行动,来应对欺凌他人的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长。
 
    如果你是欺凌他人的人

    欺凌是最最没有礼貌的事情了。让其他孩子感觉受伤、恐惧、寂寞、被迫害、抑郁,还有比这更糟糕的行为吗?如果你欺凌了其他同学,你需要扪心自问:
 
    ●你有权利打压别人吗?
 
    ●你是不是想要获得别人的关注?
 
    ●你是不是想要受人欢迎,让别人觉得你很厉害、很强?
 
    ●你是不是经常捅娄子?
 
    ●你是不是不高兴、郁闷?
 
    ●你是不是很寂寞?
 
    ●你是不是家里有什么问题?
 
    ●你是不是家里人都喜欢喊叫、骂人?
 
    ●你父母是不是会打你?
 
    ●你是不是看了很多暴力电影或者玩了很多暴力游戏?
 
    ●你的偶像是不是经常通过发怒与暴力来得逞?
 
    ●你是不是觉得没有安全感、压力大、很愤怒?
 
    ●你是不是被欺凌过?
 
    如果对上述问题,你回答了“是”,那可能就是你欺凌别人的原因了。
 
    或者:
 
    ●大家很喜欢你吗?
 
    ●你运动好吗?
 
    ●你成绩好吗?
 
    ●你有很多朋友,有很多兴趣爱好吗?
 
    ●别人尊敬你,想要跟你做朋友吗?

    如果对上述问题,你回答了“是”,那么你很可能很受大家欢迎,但情况却非如此。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可能是关于安全感的原因,也可能是爱的缺失或者没有大人支持和帮助的原因。没错,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因为幸福、健康的孩子不会想要看到别的孩子惨兮兮的。他们不会让别的孩子感觉屈辱、悲伤、害怕,而自己却觉得高兴。如果你是这样的孩子,你的内心深处受到的伤害是很深的。而且,你也不知道要如何处理你的问题。你可能会给自己的生命与未来造成伤害。
 
    你需要深深挖掘一下,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对别人并最终对自己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跟你信任的人谈谈吧。跟他们说说你的所作所为。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你的问题,而不要去伤害他人。如果大家很喜欢你,而且你也很强大,那就找个方法来更好地来让你心满意足,让你受到尊敬。难道你不想成为又酷又有爱心的领导者,却想当个坏心肠滥用暴力的欺凌分子?(本文摘自《拒绝粗鲁:青少年的行为修养》)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阅读的自觉《打开文学的方式》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8.09.13 7:09:41)
  •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怎么应对?川大社《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实务》教你如何打好舆论战 (2018.09.03 14:31:16)
  • 高等教育出版社:砥砺35年 用心打磨一本好书 (2018.07.06 15:51:46)
  • 西北大学出版社建社35周年 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传世精品 (2018.06.26 11:03:36)
  • 从文物古迹里,打捞失落的历史《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06.25 10:19:43)
  • 《兴趣变现——内容营销之父教你打造有“趣”的个人IP》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06.06 16:14:22)
  • 且看当代科学中的“政治纠缠”《当代生命科学中的政治纠缠——以黄禹锡被打压事件为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12.19 11:20:39)
  • 《从住院医师到退休:打造成功的胸外科职业生涯》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7.11.06 8:47:42)
  • 人教社教育编辑室 努力打造教育精品力作 (2017.09.18 9:14:24)
  • 如何应对高考语文改革,精心打造《新高考改革·语文一本通》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7.06.06 10:18:19)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