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作品《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冯至 译,雅众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版
“好好地忍耐,不要沮丧” 文学青年卡卜斯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刚进入创作成熟期的里尔克。但《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中的十封书信之所以那么的富有感染力,恰恰在于其目的并非谈论写作,而是讲一个人何以真实存在,为什么“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如何能“寂寞而勇敢地生活在任何一处无情的现实中”。 从第一封信开始,你就知道,这不是写给卡卜斯一个人的,而是写给所有想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甚至就是写给你的:
“一切事物都不是像人们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可理解而又说得出的;大多数的事件是不可信传的,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达到过的空间;可是比一切更不可言传的是艺术品,它们是神秘的生存,它们的生命在我们无常的生命之外赓续着。” 里尔克知道你的困境,“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道理就这么简单。 他提醒你不要被“暗嘲”的习气所支配:
“尽可能少读审美批评的文字,——它们多半是一偏之见,已经枯僵在没有生命的硬化中,毫无意义;不然就是乖巧地卖弄笔墨,今天这派得势,明天又是相反的那派。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没有比批评更难望其边际的了。只有爱能够理解它们,把住它们,认识它们的价值。”
他告诫你,“对于你心里一切的疑难要多多忍耐,要去爱这些‘问题的本身’,像是爱一间锁闭了的房屋,或是一本用别种文字写成的书。” 极少有人能像里尔克这样,以非同寻常的坦诚和耐心为一个年轻人解析那些关乎生命存在的重要话题,并留下那么多纯净深刻的语句。即使是多次谈及的“忍耐”,他也会尽可能地将对它的探讨推向更高级的精神层面:
“好好地忍耐,不要沮丧,你想,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它一点点地完成,我们所能做的最少量的工作,不会使神的生成比起大地之于春天更为艰难。”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