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20年验证——贝聿铭的金字塔之战:清华大学出版社《建筑三十九渡》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20年验证——贝聿铭的金字塔之战:清华大学出版社《建筑三十九渡》
2019-05-17 11:00:06  来源: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事件:卢浮宫的金字塔,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籍华人建筑师 )。
  时间:1981年。
  地点:法国,巴黎。

  关于贝聿铭:

  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出生于广东,1935 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1983 年获得普利兹克奖。贝聿铭被人们誉为『现代派设计大师』,也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贝聿铭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香港中银大厦、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北京香山饭店等。

【第十四渡】20年验证——贝聿铭的金字塔之战

  改造后的卢浮宫也有一个金字塔。 改造前卢浮宫的窘境很多不为人知。如今我们要去参观卢浮 宫,一定会逛逛卢浮宫金字塔下的繁华街区:书店、商店、文化中心,金字塔下的空间不但成为连接卢浮宫各个展厅的地下通道,而且是卢浮宫新的集汇空间。不仅如此,鲜为人知的卢浮宫金字塔(以下简称金字塔)不但成为卢浮宫的“新生”地带,而且成为最有争议的历史建筑改造项目之一。

  金字塔的由来有一段曲折的经历,那是在复杂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建造的。我们难以想象国家级历史建筑的改建扩建项目将会有多少附加的难题需要最合理的方案来解决,这无疑增添了卢浮宫金字塔更多神秘的色彩。

  激进的1981年,法国选举了新总统。新官上任的弗朗索瓦•密特朗忧心于法国战后衰败的艺术氛围,为了鼓励艺术的发展,他成倍地拨款以改革文化艺术公共建筑,第一个目标就是法国巴黎的文化象征—卢浮宫。这个兴建于1200年的菲利普•奥古斯都年代的华丽城堡曾在拿破仑三世被增建。

  从那时起到现在,卢浮宫完全不具备一个正规博物馆的基础条件,它只是一座奢华的城堡,它不能够满足7万多件艺术品的陈列与储藏。在卢浮宫整个可利用的空间中,90%的面积都用作陈列,地下室没有恒温恒湿的控制设备,昏暗的走廊成为游客唯一的通行路线,模糊的出入口让人无法辨别方向,想要快速寻找到《蒙娜丽莎》的原作完全不可能。据说巴黎人都很少来卢浮宫游玩,因为他们都深知那里条件的恶劣,可以说当时卢浮宫的命运已危在旦夕。

  法国的建筑师们对此项目忧心忡忡,他们都做好了要为国家献力的充分准备。可是“事与愿违”,伟大的法国新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将这一重任结结实实地压在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的肩膀上。

  贝聿铭是出了名的温雅绅士,任何建筑师都没法与他的绅士气质相提并论,这是大家所共知的。贝聿铭的身上总是散发着敏捷、激情而内敛的气质,他能与任何一个层次的人轻松交谈,彬彬有礼而不失原则,他的口才一流,那是源于他的博学多才。可是,难道只是因为他的温文尔雅就赢得了新总统的青睐与信任吗?答案是“确实如此”!贝聿铭严谨科学地分析法国历来知名建筑设计的利弊,分析当下社会形势,分析未来建筑可以带来的外延效应以及关乎建筑背后的城市的历史人文关系,分析得无一不让人信服。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贝聿铭的作品与声誉早已证明了他的魅力与地位,法国的艺术需要注入新的生机,总统自信的判断力足以显示法国政府的决心,据说这也是法国唯一一次没有正式招投标的重大项目案例!

  贝聿铭被推上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法国政府的这一举措也引起了国内一片唏嘘,没有人相信一个传承中国文化的美国建筑师有改造卢浮宫的能力。于是,卢浮宫改造事件一直成为法国人谈论的话题,社会的舆论也犹如浪潮般摇曳着法国政府这个违背民意的决定,金字塔的战争从此开始了。

  贝聿铭的方案必将经受时间的考验,因为“舆论”不允许他犯错。敬业的贝聿铭将全部精力放在老建筑扩建工程的研究上,他曾花费几个月的时间系统地考察卢浮宫的运作和周围环境的状况,包括观察环境中人物的状态。在长达几个月的精心筹划之后,崭新的建筑方案诞
生:通达的交通长廊贯通宽敞明亮的陈列室,富足有余的储存空间配以搬运艺术品的专用电梯和电力货车,豪华的会议室、高档舒适的餐
厅、超级购物广场、随处可见的艺术书店,所有一切现代博物馆应具备的硬件设施都存在于贝聿铭的新方案中。

  原卢浮宫仅有的半地下庭院将成为卢浮宫新馆的标志性出入口。贝聿铭认为入口一定要有标志性的体量与空间,这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金字塔造型的半地下庭院(注释1)。而关于为什么是金字塔,贝聿铭的解释是:“它是一种很自然的解决方案。”(注释2)

  于是,卢浮宫的金字塔终于建造完成了。在社会舆论不断冲击的日子里,在人们还处处投以质疑的目光中,金字塔自然地被慢慢接受。人们开始赞美它,人们满足于金字塔下现代舒适的聚会环境,人们被玻璃金字塔折射出来的灿烂光芒所吸引,卢浮宫金字塔所具有的“荣耀”征服了他们。

  当古老和现代、西方和东方偶然碰撞时,一定会激发矛盾并产生结果。金字塔的故事至此成为传奇,贝聿铭也因此成为法国人民所爱戴的伟大建筑师。

  然而,建筑师的经历并不鲜为人知,伫立于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正在用历史与时间继续着它的故事。

  注释1: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入口部分功能很重要,也是建筑的『标志性』部分。公共建筑的入口功能是吸引人群进入,因此如果设计有聚集人群的空间场所将会比较理想,同时这部分空间也将成为建筑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过渡区域。建筑师对于建筑项目入口部分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体现建筑师对于整体建筑设计的控制能力。

  注释2:引自《贝聿铭传》,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理解就会发现,法国很多建筑都具备抽象的三角形图案,三角形这个原始的稳定构造一直在延续着古老、理性而又尖端的文化基因,那是一种崇高的象征性的含义。

  (上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出版社《建筑三十九渡》)


《建筑三十九渡》
作者:李晓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60732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