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敦煌真实与虚拟》后记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敦煌真实与虚拟》后记
潘云鹤
2003-08-05 11:27:14  来源:  
 
敦煌真实与虚拟

大约是在1994年,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路甬祥院士以电话通知我到邵逸夫科学馆,和时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的常沙娜教授讨论一个科研项目合作的可能性:“计算机保存古代壁画的信息”。

我对敦煌古迹心仪已久。当年我从事“计算机美术图案CAD”研究时,也有幸得到常书鸿先生教诲。先生所提出的将敦煌壁画融入图案设计的想法我一直未忘。因此,当我听完常沙娜教授关于用计算机保存敦煌壁画的想法之后,便表示,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壁画信息的保存,也可以用于虚拟的遗址游览、有限度的恢复壁画色彩,以及再创造。这些目标,在后来的几年中,逐步被发展为一个完整的课题。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学部伸出支持之手,将这一课题列为重点资助项目。于是,我们开始了一次历时四年之久的研究。

97年盛夏,我和鲁东明博士等人赴敦煌调研。虽然沙漠的酷阳与热风几令人窒息,但一到莫高窟,我们依旧震惊于敦煌壁画的宏伟壮丽。当你走上一个普通的山崖,面对的竟是几百个洞窟中的几千幅古壁画,争相辉映,展示着一千多年来连绵数世纪的辉煌艺术,叫人如何能不激动。更何况这些千年壁画交织着多种文化,充满了奇特的美丽和谐和智慧。

我们在洞窟中看到了敦煌壁画的多层次形态:很多洞窟由于转换新主人,老的壁画被用泥涂盖,画上新的壁画,寄托着新主人的虔诚。千年之后,当人们惋惜于美丽的壁画剥落之际,却意外地发现了被覆盖的另一种美丽。底下一层竟是时代更久远,因而价值更珍贵的壁画。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些壁画由于久被泥封,故无氧化,色彩鲜艳如新,可以作为古今壁画色彩的对比范例,如能表达为专家系统的形象知识,就可用于壁画色彩的复原。

我在年轻的时候,曾临摹过敦煌的飞天。那时总不解飞天的面孔为何是黑的,莫非是印度移来不成?敦煌的调研使我明白了:古时白色颜料中含的铅,久经氧化渐成黑色。研究敦煌的学者们已经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式或物理模型来描述这类色彩的演变。它们可以被表达为色彩复原专家系统的抽象知识。

敦煌莫高窟的绚丽灿烂和戈壁沙漠的荒凉空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琴声和鼓点的合奏一般激发出访问者的遐想。历史的沧桑,生态的脆弱,环境的严峻和遗产的危急都变成对课题的要求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在敦煌研究院的会议室里,我们和樊锦诗院长一起讨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合作的各个方面。探索使用信息技术保存古老敦煌石窟艺术的共同兴趣。大家志同道合,谈得十分投机,决定携手合作,共同探索这一意义伟大的研究领域。

经过四个春秋的共同努力,“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及艺术复原”项目已告完成,并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保护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为永久性无损保存敦煌石窟及其壁画和彩塑信息提供新的手段,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将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有效的辅助工作环境,通过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技术集成可探讨古老的壁画衰退演变的过程以及重现原貌;研究方面,虚拟重建与图像检索技术综合应用将为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创造在洞窟现场无法提供的方便条件,研究者可通过检索,快捷、清晰地找到相关图像;弘扬方面,运用虚拟漫游技术开发的虚拟敦煌石窟将为游客欣赏敦煌艺术提供在洞窟现场难以看到的实景,还可应用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技术创作敦煌风格的艺术作品和旅游纪念品等等。总之,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提供了新手段,开辟了新途径;也为信息技术用于濒危文化遗产的传承、理解与再创造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本书既是该项目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对研究成果的全面与综合反映。为了使更多的读者理解本项研究的内容,并反映本项研究中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本书力求图文并重,深入浅出。

本书的真实敦煌部分(第一、二、三章)由敦煌研究院撰写,虚拟敦煌部分(第四、五、六、七、八章)由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完成。敦煌研究院参加编写的有樊锦诗、李最雄、刘刚等;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参加编写的有潘云鹤、鲁东明、陈任、石宜辉、施敏、林怡、刁常宇等;全书由潘云鹤、樊锦诗统稿。

本书所采用的照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其中第二章的照片主要由吴健负责拍摄,第四、五、六、七、八章的照片主要由孙洪才负责拍摄,吴健还对所有图片的色彩进行了校对。
本书的前言、后记的英文翻译由徐慧芳完成。

特别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肖连华女士,她自始至终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热心的关注、支持与帮助。

也要感谢常沙娜教授和德国的Honsernat女士和DarmStart大学的Encarnacao教授,他们的合作曾对这项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潘云鹤
2002.6.15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