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与万物同行》首发分享会在重庆举行。作者李元胜从博物学家的视角,以精彩的自然故事为线索,融汇国内三位知名博物学家的自然考察经历,以考察记的方式呈现了三位“猎人”的故事。

书中的“猎人”故事包括“无与伦比的世界”(昆虫学家张巍巍考察记)、“植物猎人”(植物学家刘正宇考察记)、“寻龙记”(恐龙学家邢立达考察记)。在李元胜的串连下,一个个极为丰富有趣的动植物及远古生物知识点展现在读者面前。
谈起写这本书的初衷,李元胜说希望激励当下的孩子们放下手中的电脑和手机,到自然中去走一走。于是,李元胜向出版社极力推荐,《与万物同行》由此成为出版社今年的重点出版图书。正如李元胜所说:“如果孩子们都没有兴趣,以后的自然谁会来关心呢?”
李元胜表示,历时四年编撰的《与万物同行》不仅成年人可以看,不认识字的学龄前儿童也看得懂。此书在配图上下了很多功夫,他专门花了半年时间收集配图,每一页都含有大幅的珍贵图像。

寻找新的物种非常艰苦,但也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旅程。每一位“猎人”都给李元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貌似安全的环境实则危机四伏。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全副武装的昆虫“猎人”张巍巍一行遭遇岩蜂城堡。虽然躲过蜂群的追杀,但张巍巍的全身被刺中300根以上毒刺,而且集中在头部,好在昆虫“猎人”体质好,最终与死神擦肩而过。
酉阳的野生紫茎黄花蒿,是全国蒿类植物中青蒿素含量最高的。重庆成为青蒿素生产基地,便得益于野生紫茎黄花蒿的发现,而发现人便是植物“猎人”刘正宇。
李元胜说,采访植物“猎人”的过程很难,难就难在刘正宇在讲述故事时会跳着讲,于是他想了一个小办法:故事卡片化。在不打断刘正宇思路的前提下,领着植物“猎人”前进,故事讲到哪就拿那张故事卡片出来继续记录。
李元胜曾问过恐龙化石“猎人”邢立达:“恐龙研究的终极价值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只有恐龙1.6亿年漫长的存在,特别适合解释演化的本质。而古生物学则是用来解释生命是什么、生命从何而来,生命将到哪里去。”

《与万物同行——三位自然科学家的考察记》
作者:李元胜 著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方介绍, 《与万物同行》内容图文并茂,既展现了中国当代自然科学家的博大情怀和精神,又是一系列生动的博物课,帮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故事阅读中了解到丰富的自然奥秘,感受与万物同行。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