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企业家精神》:探寻激活企业家精神的中国路径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企业家精神》:探寻激活企业家精神的中国路径
2020-08-10 11:01:31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家的贡献和企业家精神发挥的作用不可磨灭。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企业家们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奋力自救,为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提供重要支撑,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对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如何深刻理解企业家精神的本质?企业家怎样融入时代,顺应时代潮流?传统文化如何孕育企业家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立足时代发展,一系列图书探讨企业家精神内核。其中《企业家精神:商业与社会变革的核能》一书追溯企业家精神的源头,发掘孕育企业家精神的活水,透视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探寻激活企业家精神的中国路径,是深度理解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首选读物。

    《企业家精神:商业与社会变革的核能》指出,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因为出现了敢想敢干的企业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因为涌现出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企业家;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实质上是企业家精神爆发地的转移。哪个民族的企业家精神勃兴,哪个民族就能兴旺发达。

    该书探寻企业家精神的源头,揭示出企业家精神源于不安分、喜欢折腾的动物本性,从而表现为不安于现状、不甘平庸的精神特质。这种本性的释放,成就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野蛮生长”。今天,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企业家具有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这是时代对企业家提出的挑战,也是企业家面临的历史机遇。

    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能否被激活,关键在于能否革除制约企业家精神发挥的各种顽疾。通过深化改革,使有信仰的企业家、有美德的企业获得成功,这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根本。这种成功不是靠扶持,而是赋予他们更大的自由,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追求创新突破,而不被急功近利的行为诱惑。

    《企业家精神:商业与社会变革的核能》从经济、管理、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维度,深刻透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和激活秘诀,探讨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之道。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级商业领袖在华夏大地涌现,助力中国重回世界的中心。

    该书作者黄文锋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财政学会理事、广东经济学会理事,兼任多家企业的董事和首席顾问,主持多个大型企业集团的改制、战略重组以及人力资源项目。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08-10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市场经济与企业家精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11.13 9:43:46)
  • 《市场经济与企业家精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11.01 9:24:11)
  • 在历史与经济之间谈企业家的学与思——《小民经济观察(系列4)》北大社 (2008.09.03 9:16:59)
  • 清华大学出版社《企业家不是天生的》作者 劳埃德•谢夫斯凯9月初到京参加“嬴在中国”活动 (2006.08.16 10:31:12)
  • 《 企业家不是天生的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08.16 9:09:29)
  • 每一个人都是企业家 (2004.09.07 15:15:18)
  • 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兼谈对企业家的道德评判 (2003.11.25 9:24:47)
  • 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兼谈对企业家的道德评判 (2003.10.17 11:26:54)
  • 《转型时期企业家机制论》评介 (2003.02.19 16:16:51)
  • 《转型时期企业家机制论》评介 (2003.02.12 15:56:04)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