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不是为了争中国文化的面子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不是为了争中国文化的面子
徐复观
2002-07-18 11:08:27 来源:
当我写完《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后,有的朋友知道我要手写一部有关中国艺术的书,非常为我担心。觉得我兴趣太广,精力分散,恐怕不能按计划完成我所能做的学术上的工作。真的,有时我是浪费了自己有限的精力。但我之所以要写这部书,却是经过严肃的考虑后才决定的。
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中的三大支柱。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人间的性格。所以在它的主流中,不可能含有反科学的因素。可是中国文化,毕竟是人与自然过分亲和的方向,征服自然以为己用的意识不强。于是以自然为对象的科学知识,未能得到顺利的发展。所以中国在“前科学”上的成就,只有历史的意义,没有现代的意义。但是,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道德的根源、人生价值的根源,不假借神话、迷信的力量,使每一个人,能在自己一念自觉之间,即可于现实世界中生稳根、站稳脚;并凭人类自觉之力,可以解决人类自身的矛盾,及由此矛盾所产生的危机——中国文化在这方面的成就,不仅有历史的意义,同时也有现代的、将来的意义。我写《中国人性论史》,是要把中国文化在这一方面的意义,特别显发出来。
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并由此而在绘画方面,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画家和作品,中国文化在这一方面的成就,不仅有历史的意义,而且也有现代的、将来的意义。虽然百十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于这方面的成就,没有像对于上述道德方面的成就,作疯狂的诬蔑。但自明清以来,因知识分子在八股下的长期堕落,使这方面的成就,也渐渐末梢化、庸俗化了,以至与整个文化脱节;只能在古玩家手中,保持一个不能为一般人所接触、所了解的阴暗角落。我写这本书的动机,是要通过有组织的现代语言,把这一方面的本来面目,显发出来,使其堂堂正正地汇合于整个文化大流之中,以与世人相见。我在探索过程中,纠正了许多人在文献上、观念上的误解,特别是我们中有很多人,偶尔着手到自己的文化时,常不敢堂堂正正地面对自己所处理的对象,深入进自己所处理的对象;而总是想先在西方文化的屋檐下找一容身之地。
但我绝不是为了争中国文化的面子,而先有上述的构想,再根据此一构想来写这本书的。我深信为个人争没有内容的面子,为民族争没有内容的面子,不仅是枉费精神,而且也会麻痹真实的努力,迷误前进的方向。为了说明这一点,便须略述我写这本书的经过。
因好奇心的驱使,我虽常常看点西方文学、艺术方面有关理论的东西,但在七年以前,对于中国画,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的。而本书十章,有八章便专谈的是中国画。我在生活中,有在上床之后、入睡之前,随意翻阅新到的书,或是轻松的书的习惯。因为买了一部《美学丛书》,偶然翻阅发现有些意思,便用红笔把有关理论和历史的重要部分,做下记号。之后又习惯地把注记好的这些资料加以抄录。时间久了,感到里面有超出于古董以上的道理,态度也慢慢地严肃起来,便进一步搜集资料,经过一番披沙拣金的工作后,才追到魏晋玄学,追到庄子上去。发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功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由老学、庄学所演变出来的魏晋玄学,它的真实内容与结果,乃是艺术性的生活和艺术上的成就。历史中的大画家、大画论家,他们所达到、所把握到的精神境界,常不期然而然的都是庄学、玄学的境界。宋以后所谓禅对画的影响,如实地说,乃是庄学、玄学的影响。我自己并没有什么预定的美学系统,但探索下去,自自然然地形成为中国的美学系统。
或许有人要问,以庄学、玄学为基底的艺术精神,玄远淡泊,只适合于山林之士,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竞争、变化都非常剧烈,与庄学、玄学的精神完全处于对立的地位,则中国画的生命会不会随中国工业化的进展而归于断绝呢?我的了解是,艺术是反映时代、社会的,但艺术的反映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顺承性的反映;一种是反省性的反映。前者对于它所反映的现实,会发生推动、助成的作用。对现实,犹如火上浇油。而反省性的反映,则犹如炎暑中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生活枯燥、单调,乃至竞争、变化的加剧,人类是需要火上加油性质的艺术呢,还是炎暑中的清凉饮料性质的艺术呢?我想,假使现代人能欣赏到中国的山水画,对于由过度紧张而来的精神病患,或者会发生更大的意义。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来源:光明日报2002.7.18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