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照顾不好孩子就不配当母亲。”
相信不少女性都听过上面这句话,说这句话的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你身边的朋友,甚至家人。他们之所以有勇气说出这句话,是因为有整个社会的“支持”。
应该有不少人看过在2018年上映的电影《找到你》,两位女演员姚晨和马伊琍作为主演,为我们生动演绎了一位奋力打拼的职场妈妈和一位选择为了孩子而活的农村妈妈的故事。姚晨饰演的女律师李捷,面临着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两难。在职场上,她承受着远甚于男性的歧视和侵害。而在家庭中,因为精力过多投注到职场上,她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因此遭到丈夫和婆婆的苛责,并让婚姻陷入危机中,甚至连来自农村的保姆孙芳都不理解她,和李捷身边的人一起指责她——“女人照顾不好孩子,就不配当母亲”。
前段时间看到张泉灵的一个采访,记者问她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张泉灵是这么回答的:“我明确告诉你,我讨厌这个问题,我认为女性企业家不需要承担这种压力。”
为什么男性企业家不用回答这个问题?男性企业家就不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吗?为什么没有人指责职场男性——“男人照顾不好孩子就不配做父亲”?当家庭里需要有人牺牲事业照顾家庭时,为什么绝大多数都是女性选择放弃事业呢?
还有一个现象也非常值得大家关注。有数据显示,我国的从业人员中女性的比例高达46%,在全世界女性就业率中排名非常靠前,但有母婴室的单位仅有7%。即便一些公共场所设置了母婴室,也形同虚设。这一客观事实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于职场妈妈群体的忽视。来自社会和职场关怀的缺失, 衍生出了“背奶妈妈”这个特殊角色,而不少妈妈在这个阶段因为加班、开会等原因无法按时挤奶,导致乳腺发炎。原本可以母乳喂养至1岁多的宝宝,不少在6个月时就被迫提前断奶。
随着以上各种问题而来的,是家人的抱怨和妈妈内心的愧疚,这让职场妈妈在心理和生理上同时遭受煎熬。
“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这本身就是个站不住脚的伪命题。
一个人同时追求职业和个人生活上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很值得尊敬。但是,“拥有一切”是女性遭遇的最大陷阱。既想做完美妈妈(别的妈妈能给孩子的、能陪孩子的,她做不到就觉得对不起孩子),又想做职场精英(别的职场女性可以叱咤风云、一路拼杀逐级晋升,她做不到就觉得对不起公司、对不起自己)。许多职场妈妈被困在这个伪命题里。
但是,你不是“女超人”,你没有必要这样逼自己。面对职场和家庭两大重担,该怎么做才最合适呢?
放下负罪感,做那些对自己和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事
不要觉得在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就亏欠孩子和家人。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协会曾牵头,联合30多个研究儿童发展的专家,针对1000多名儿童进行了为期1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由母亲专职照料的孩子和那些由母亲与其他人同时照料的孩子在个体发展上并无不同。但是有一点值得重视,父母的行为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比任何形式的看护照料要多出2~3倍,这些因素包括夫妻责任心强、积极乐观,母亲主张让“让孩子自主行动”,以及较高的夫妻感情亲密度。
因此,妈妈们没有理由认为自己选择工作就会对孩子不利。我们无法像全职妈妈那样每时每刻地陪伴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是失败的、不合格的妈妈。因为我们可以“抓主要矛盾”,选择那些对孩子和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来增进自己和孩子、家人间的亲密关系。这甚至比时刻陪伴的意义更加重要。
比如,如果不出差,早上没有早会、没客户来访的时候,选择自己做早饭,和孩子一起享受早餐,吃完后送孩子去幼儿园,当孩子和你说:“妈妈,谢谢你对我的付出。”那一刻,你的内心应该是非常感动的。
不管怎样,我们希望更多的职场妈妈能放下这种负疚感,我们要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可持续、可实现的计划。
忘掉恐惧,有意识地做出选择
职场女性的恐惧,有一种来自她们根深蒂固的认知:在事业上过于活跃就会牺牲个人生活,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她们害怕不被人喜欢、做错选择、引来负面关注,更害怕变成糟糕的“母亲、妻子、女儿”。
如果没有上述恐惧,女性就能自由地追求职业生涯的成功以及个人生活的幸福,并且能够自由地选择前者或后者,甚至是两者兼顾。可是,时间如此宝贵,我们又为何非要把那么多未知的、不确定的,来自别人的判断放在心里呢?与其停在原地不知所措,不如迈开步子大胆行动。
更好的做法是有意识地做出选择,这是为生活和事业腾出空间的最好方法。在刚刚成为母亲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母亲这个新的角色上,比如孩子刚出生的前3~6个月,不论工作多么需要你,你都要在此时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在孩子可以交给其他可靠的人或社会机构照顾后,职场妈妈可以逐渐将时间和精力分配到工作上。同时,学会选择在更关键更重要的时刻陪伴孩子,比如,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孩子参加重要比赛的日子、孩子的毕业典礼等;也可以抓住一天当中的几个时刻,做好亲子互动和亲子陪伴。
同时,在工作中职场妈妈也要有意识地做出选择。准确了解上级和部门的工作规划后,清晰设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区分工作任务的优先级,以便更有效地完成工作。
职场妈妈的工作优势
现实中,我们对职场妈妈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她们努力维持“家庭和事业”平衡的艰难处境,却往往忽略了职场妈妈所具备的天然优势。这本身也是人类的通病——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到负面的、不好的事情上,就像大家都习惯性地关注一个人的缺点一样。
事实上,当了妈妈的职业女性,工作能力反而会更上一层楼,成为企业的宝贵资产。职场妈妈都有哪些天然优势呢?
目标感更强,工作效率更高
由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妈妈“经常或偶尔出现缺乏工作斗志”的比例最低,为67.3%;已婚未育的职场女性排在次位;未婚女性人群中缺少斗志的职场女性占比高达73.3%。而且相对于其他女性群体,职场妈妈的工作忠诚度更高。
不同的人生阶段,人生阅历和生活智慧的段位不同,有了婚姻和养娃的经验沉淀,女性的心理调节机制也更成熟。她们也会焦虑迷茫、对未来充满恐慌,但是她们不会因此而轻易放弃当下,或者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对当下犹豫不决。
因为经历了婚姻和养娃的心路历程,她们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们也清楚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她们可以为此做出哪些努力。假如回到5年前(你还未结婚生子),让你选择你最想做的事,你会选什么?保持身材、好好读书、多交朋友、多存点钱、学好外语……
那时的你面对众多的可能性,也许会表现得犹豫不决,觉得哪一条都很重要、都想选,但却因为目标不集中而迟迟没有展开行动。同样的问题, 再问一问现在已经结婚生子的职场妈妈,有些人毫不犹豫地选了好好读书, 有些人从容淡定地给自己列了个清单,排了个优先级……
这是妈妈这一角色赋予职场女性的优势:更好地安排工作/事务的优先级。因为职场妈妈几乎都经历过这些画面:正在给娃洗脏衣服,他却哭闹起来了;娃突然生病,要陪他去看医生,而公司会议按计划在上午10点开始 ……经历过这些措手不及,甚至更多的手忙脚乱之后,妈妈们早已学会区分这些事情的轻重缓急,这也意味着她们更能适应多线程的工作内容,这在职场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就像曾任职雅虎CEO的梅耶尔说的那样:母亲的角色会让我们更懂得如何管理,因为我们的每一分钟都必须提高效率。
同理心更强,更擅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一位妈妈在生孩子前一直做销售,业绩也不错,但生完孩子回到工作岗位后,她发现自己再也无法适应这份工作了,因为经常性的出差几乎让孩子忘了妈妈,照顾孩子就更加是痴心妄想了。
当她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由她负责销售给客户的机器设备出了问题, 客户服务部的同事与客户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要闹上法庭。这位妈妈因为与对方的经理比较熟,就被委托做最后的沟通。没想到在她听完客户的申诉, 用极大的耐心分析解释后,客户居然同意可以进一步协调解决,但条件是只与她谈,因为她比较好沟通。此后,这位妈妈就正式提出申请调入客服部, 专门解决客户与公司的矛盾与分歧。这个岗位不仅满足了这位妈妈当下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需求,也充分发挥了她更加包容、有耐心、善于沟通的职场优势。
智联招聘携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2018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关于“成功女性”标准的定义,“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和“拥有受人尊敬的人格魅力”是职场妈妈们心中最重要的标准。显然,在职场妈妈的价值体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和构建更美好的家庭是密不可分的。
事实上,做了母亲的女性,她们的同理心会变得更强。因为,无论是和孩子沟逋、安抚孩子的情绪还是陪孩子玩耍做游戏,妈妈们都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既然妈妈们能从不会说话的婴儿、不善表达的幼儿的表情和行为里阅读到这些变化,那么,应对情绪失调或者士气不振的下属和同事,会是小菜一碟。
正如美国的“大脑健康之父”亚蒙(Dannel G. Amen)博士所发现的那样,相比男性,女性大脑具备5个独特的优势:直觉更敏锐、对情绪更敏感、更善于与人合作、自控力更强、更加警觉。这些特点让女性更有担任领导的潜质。因为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她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下属和同事,尤其是下属和同事的情绪变化,然后通过沟通了解,迅速发现问题所在。
放宽视野,重新评估和选择自己的事业
看到这里之后,身为职场妈妈的你会不会觉得豁然开朗呢?原来自己身上有那么多的职场优势,此前却都被负面的情况蒙蔽了。其实,职场妈妈所拥有的优势不止如此,有些妈妈在经历重新回归职场后的纠结与困惑后,学会了重新评估自己的事业,反而因为“妈妈”这一角色而突破了自我。
比如一位妈妈的留言:“生娃前的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毫无上进心,事业一般。生娃后的自已为母则刚,想要给女儿做一个好榜样,不能再做一个毫无上进心的人。于是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在职场上找到新方向, 并努力学习,完成了从秘书到软件质量工程师的转变,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我都佩服我自己。”
还有不少女性,在备孕、怀孕、生产期间,为了全面了解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和需求,阅读了大量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科普文章和相关的研究专著,不仅了解到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好妈妈,还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挖掘,以研究的心态找到了新的兴趣点,并持续不断地探索。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不仅自己学,学完之后还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有些妈妈还会直接动手做笔记写文章。这样的经历成就了不少育儿类的自媒体人、营养专家,她们的事业从生娃前单一的普通的职场女性角色,发展成兼具自媒体人、育儿专家等在内的多重身份。可以说,这样的经历直接改变了她们的事业路径,让她们的人生大放光彩。
所以,职场妈妈完全没有必要将自己束缚在那些落入俗套的陈词滥调里,要学会发掘和培养自已作为妈妈的独到优势,敢于让自己不断“向前一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才是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职场女性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妻子、妈妈、员工……在多重角色的转换中,女性最容易迷失自我。要做一个好妻子,满足丈夫的需求;要做一个好妈妈,满足孩子的需求;要做一个好员工,满足领导和下属的需求……
如果职场妈妈脱离了核心角色——“自己”,就非常容易在忙忙碌碌中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在未来的某一天,职场妈妈会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为什么而活了。
当你觉得自己陷入了家庭和工作的两难选择中时,你可以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你是想沿着社会给女性设定的职场成长路径——比如助理、主管、经理、总监,这么常态化地走下去,还是走一步算一步?比如少年时为了父母而学习,青年时为了工作透支身体,中年时为了家庭付出全部,老年时静待夕阳西下……
当这个问题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你可以更具体地问自己:
10年前,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10年中,我为此釆取了什么行动?
现在,我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10年后,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成为妈妈,只是我人生目标中的一个美好角色,还是成了我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绊脚石?
把这些问题都列下来,仔细看看自己的答案,你就会发现,职场妈妈身份带给自己的困扰,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插曲。
本文节选自浙江大学出版社《成为妈妈,成为你自己》(订购)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