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基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实践探索》(订购)
楼宇党建:凝聚楼宇单位的创新举措
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提出要努力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对于那些暂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的,要以开发区(园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专业市场、商业街区、商务楼宇等为单位,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其中,商务楼宇是驻区单位、社区人才、物资、信息的主要聚集地,是商务人士最主要的社交活动区域。楼宇经济的发展推动商务楼宇从经济空间转化为兼具生产、文化与社会功能的楼宇社区,又被称为“竖起来的社区”。作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商务楼宇数量最多的地区,浦东新区积极推进楼宇内部相关建设。在新时代党建引领的背景下,楼宇党建日益成为企业党建的重要阵地,是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实践中的创新。

(位于陆家嘴金融城的党群服务中心)
楼宇党建是一种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由属地党组织牵头,以楼宇为单位来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站的党建模式。我国楼宇党建始于上海市浦东新区。1999年,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依托辖区商务楼宇阵地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楼宇联合党支部,即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开创了“支部建在楼上”的新型党建方式。随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浦东新区以楼宇为单位建立联合党组织,推动党建从平面向立体延伸,打造和谐互助的楼宇“小环境”。实践中,浦东新区通过组织嵌入实现楼宇党建全覆盖,积极推动楼宇内符合建立单独党组织的企业开展单位党建;对于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则在楼宇内建立联合党支部或党员活动点,充分发挥楼宇党建服务站的作用,促进在职党员群体的发展壮大与党组织孵化。为了更好地汇聚楼宇组织资源(多为经济组织),并激发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浦东新区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楼宇党建新模式,并完善了楼宇党建引领驻区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六大机制。
教育管理机制:扩大党员干部队伍
白领党员不同于一般的社区党员,他们兼具企业职工与党员的双重身份,既需要兼顾企业的生产生活,同时又得投身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在实践中难免会顾此失彼。为了更好地保证楼宇内白领党员在参与企业生产的同时不忘党组织使命,调动白领党员群体参与社区建设与治理的积极性,楼宇党组织不断发挥自身的政治引领作用,在基层党建中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上海中心大厦的白领党员们正在集体观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
1)不断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落实主题党日活动
楼宇党组织成立的目的之一是满足楼内流动党员过组织生活的需要。浦东新区各楼宇党组织成立后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的号召,不断深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对上级文件和各类会议精神的讨论与学习,认真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完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制度,探索经常性提醒和教育帮助机制,开展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例如,各楼宇党组织要求楼内党员下载学习强国App,并要求楼内党员每天完成一定量的积分,以此推动党员关注党内时政与社会发展动态,增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感。

(中建广场党群服务站举办了“金石力·草木心—吴昌硕与上海”专题讲座)
2)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组织专业化的讲座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党员起着发展方向上的引领作用,而专业技术与综合素质的培育则可以增强楼宇白领党员的核心竞争力。浦东楼宇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不断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时刻关注党员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将党的政治教育与党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这既有助于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白领党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增强其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实践中,楼宇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技能培训和专家讲座等,丰富了党员学习形式,促成楼宇内党员与专业人员的互动交流,全方位提升白领党员的综合素质。例如,浦东新区各街道楼宇党组织采取“站点结合”的方法,定期开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教育、专题培训和发展等。其中,塘桥街道的楼宇党组织根据白领党员的需求,结合“送党课服务基层”相关活动,安排楼宇企业的支部书记轮流到其他社区支部授课,积极开展党员培训,提高党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社区的能力。
本文摘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基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实践探索》 (订购)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