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郑州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孙保营:我国创面修复科专科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的基本遵循——评《创面修复科专科能力建设专用系列教材》 - 社长总编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社长总编荐书
郑州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孙保营:我国创面修复科专科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的基本遵循——评《创面修复科专科能力建设专用系列教材》
孙保营(郑州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2021-07-06 12:02:44  来源: 郑州大学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孙保营

  6月1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编、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协编,并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面修复科专科能力建设专用系列教材》,在中国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创面修复学科建设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公开发行,标志着该套教材的编著和出版工作圆满完成。该系列教材共分四册,即《创面修复科专科医师分册》《创面修复科专科护士分册》《创面修复科全科医师分册》《创面修复科适宜诊疗技术分册》,共397万字,955幅插图,为国内首套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科医护人员能力培训专用系列教材。本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郑州大学出版社《创面修复科专科能力建设专用系列教材》(订购

  一、为适应时代新需求、解决重大现实问题而出版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体表创面发生的病因学出现了由“创伤型”向“疾病型”的改变,由此导致以糖尿病足、压疮、放射性难愈合创面以及医源性创面等的治疗需求不断增加。由于这些体表难愈合创面具有种类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以及康复效果差等特点,是新时代医疗卫生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创面医疗难题。由于在中国医疗机构传统的临床科室设置中没有专门针对这一大类创面(俗称溃疡)治疗的专科,缺乏该领域的专业人才,因而使得该类疾病临床治愈率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质量,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负担。亟需根据我国疾病谱的变化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就医需求,针对性地成立创面修复专科,打造创面修复治疗体系,以提高创面治疗的效果和效率,减少广大创面患者的疾苦和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基于此,经过长期、系统、科学论证,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体表慢性病难愈合创面(溃疡)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发布《医疗机构创面修复科基本标准》《创面修复科临床医师、护士基本技能要求》等指导性文件。创面修复科作为新的临床专科被国家卫健委批准成立,标志着我国在国家层面认可的创面修复科体系建设正式开始。

  为了更好发挥创面修复科的作用,提升治疗效果,也为了推动创面修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联合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组织编著了本套《创面修复科专科能力建设专用系列教材》,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创面修复科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分级培训、考核和认证制度,以实现创面修复科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能力建设的全覆盖,显著提升该领域从业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创面患者的治疗需求。该套教材也是我国创伤与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版和发行,必将对推动我国创面修复科学科体系建设及专科人才培养等发挥重要作用。

  二、编写专家团队学术水平高,实践及编写能力强

  为了该套教材高质量、高水平、高规格出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的具体组织下,专门成立了队伍庞大、学术权威的编委会,总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我国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医学首席科学家和战略医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总主编、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付小兵教授;编委会成员包括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所军医大学等单位的26位知名专家。

  《创面修复科专科医师分册》(第一册)主编3人,副主编3人,编者69人。主编陆树良教授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主任、上海市烧伤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创面修复研究中心主任,曾获“中国烧伤医学终身成就奖”“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等荣誉;主编程飚教授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主任,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再生与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主编谢卫国教授系武汉大学同仁医院烧伤科主任,曾获“中国医师奖”等荣誉。《创面修复科专科护士分册》(第二册)主编3人,副主编5人,编者55人。主编李宗瑜系主任医师,现任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医疗副院长、黑龙江省慢性创面诊疗中心主任,并兼任《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副总编;主编蒋琪霞系主任护师,现任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和伤口护理中心护士长;主编曹烨民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主任、上海市脉管病临床基地学科带头人。《创面修复科全科医师分册》(第三册)主编3人,副主编3人,编者26人。主编黄跃生教授系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深圳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负责人;主编吕国忠教授现任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创伤诊疗中心、国家应急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主编姜玉峰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创面修复科主任。《创面修复科适宜诊疗技术分册》(第四册)主编3人,副主编4人,编者32人。主编韩春茂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主任,兼任国际创面修复技术协会副主席等;主编胡大海教授系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中心主任,兼任全军烧伤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从以上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该教材编写团队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编写能力强。除了主编、副主编外,各册编者也都是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和卓越医生。编者团队的学术水平、编写能力和敬业精神确保了该套教材的内容质量。

  三、教材体系科学完整,创新性和指导性强

  该套教材是我国创面修复领域首套标准化系列教材,教材体例科学,学术逻辑严密,相关概念和原理介绍通俗翔实,实操技术应用性和创新性强。

  第一册《创面修复科专科医师分册》共17章,122万字,插图400幅。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很好的临床实践性。全书主要包括创面修复概论(基于专科医师)、创面修复专科临床两部分内容。概论部分介绍了创面修复的发展历史,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历程,中国人群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流行病学变化新特征,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风险和预防,创面修复的基本规律,中国慢性创面的诊疗思路与原则,创面床准备的理念与方法,创面治疗的方法与选择,负压创面治疗的原理与实践,创面修复科相关实践操作技能等;创面修复临床部分介绍了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合并、血管性、医源性、窦道及其他类型难愈合创面的诊治,同时介绍了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本书的学习对象主要是从事创面修复科工作及相关学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对他们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指导意义。

  第二册《创面修复科专科护士分册》共18章,116万字,插图298幅。全书主要包括创面修复相关理论(基于护理)、创面修复与临床护理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是创伤与创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创面治疗概述,皮肤的解剖、组织胚胎与生理,慢性创面的发生机制,创面愈合的生物学规律,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创面修复中的护理演变与发展,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诊断与分类,创面评估与信息采集等内容;临床护理部分则包括创面治疗和护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创面相关的治疗与护理方法,中医药学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常见与特殊慢性创面的治疗与护理,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风险与预防,慢性创面的康复治疗与护理,慢性创面的预防与专病健康指导,瘢痕防治的常用方法等。本书融专业性、基础性、权威性为一体,是一部可供创面修复科及相关科室护理等专业人员使用的专业培训教材。其兼顾了“教”与“学”的受众面,展现了组织再生与创面修复医学的最新进展,更广泛地体现了慢性创面修复的现代理论、技能与方法的专业性、系统性、逻辑性和基础性,为创面修复科专科护理人员提供了理论的系统指导和临床的基本遵循。

  第三册《创面修复科全科医师分册》共20章,89万字,插图111幅。全书主要包括创面修复概论(基于全科医师)和创面修复全科临床两部分内容。概论部分介绍了皮肤生理微环境与创面微环境的变化及营造,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细胞反应,创面愈合的生物学规律,慢性创面的发生机制,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等;创面修复全科临床部分则介绍了创面非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创面手术清创与游离皮片移植,皮瓣移植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创面修复材料与敷料的应用,传统医学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几项特殊的创面治疗技术,常见慢性创面的治疗,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创面治疗的模式,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防控与康复,创面修复中的多学科合作与监管等。本书内容丰富,体例完整,科学系统,是一部可供基层和社区全科医师及医护人员使用的有关创面修复的专业性权威培训教材。

  第四册《创面修复科适宜诊疗技术分册》共20章,70万字,插图146幅。本书前2章简要介绍了创面修复的历史、相关概念、创面治疗创新技术发展与创新防控体系建设等。该书的主体部分共18章,对当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创面修复诊疗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分析,主要包括常见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诊断技术,扩创(清创)引流术,清创换药术,自体皮取皮植皮术,皮瓣移植术,负压封闭引流术,血管腔内手术,组织工程皮肤移植技术,细胞移植技术,超声及水刀清创技术,减压技术,压力治疗技术,生物治疗技术,光、电及磁创面治疗技术,传统医学创面治疗技术,酶与生物清创技术,氧疗技术,创面康复技术等。本书内容翔实,结构完整,对每一项适宜诊疗技术的概念、原理、使用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都进行了清晰、完整地分析和介绍,对创面修复科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如专科医生与护士、全科医师及医学技术、康复医学工作者和健康管理者等,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价值。

  从总体上来看,本套教材建设规范,针对性强,涉及专科医师、专科护士、全科医师、医学技术等多个方面,对不同层级医护人员能进行针对性和执业特殊性的培训;教材内容科学、完整,使从业人员不仅能掌握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还能了解该类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并进行鉴别诊断。教材内容丰富,版式新颖,体例格式规范,层次清楚,是一套用于创面修复科医护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系统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教材。

  四、出版社组织专班负责,确保高品质精品出版

  近年来,郑州大学出版社狠抓出版品牌建设和出版质量建设,在创伤医学领域打造了系列精品图书和出版品牌,在该领域有三个出版项目被评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其中《中华战创伤学(11卷)》出版项目在国家出版基金办组织的项目结项中被评为“特别优秀”项目,该套丛书也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4年评选一次,本次全国仅有3种医药类图书获奖);《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26册)》出版项目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并以“优秀”的成绩获批结项。凸显了郑州大学出版社在医学特别是创伤医学领域出版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和总主编付小兵院士把该套教材安排在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对郑大社给予了充分信任。对郑大社来说,这份信任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为了打造出版精品,郑大社组成了出版专班和重点图书项目组,社长、总编辑任组长,精选了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医学编辑承担编校工作,编校人员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追求,敬业乐业、甘于奉献的职业情怀,严谨专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确保了该套教材的编校质量;在设计环节,充分体现了高雅、庄重、精美的设计风格,在印制环节充分考虑设计的印刷实现度,让读者有庄重和美的感受。同时,教材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文中编排了二维码关联的视频等原创数字资源,增加了图书的附加价值,使微观事物描述更加形象化,拓展了文字不易描述的内容。通过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该套教材真正实现了高质量精品出版。

  作者简介:

  孙保营,男,1973年11月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副编审,现任郑州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联系方式:13592669159,0371-66988300;baoying@zzu.edu.cn.
  通讯地址:郑州市大学路40号 郑州大学出版社;邮编:4500052。

来源:郑州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