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一个别处的世界:梭罗瓦尔登湖畔的生命实验》(节选)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一个别处的世界:梭罗瓦尔登湖畔的生命实验》(节选)
2021-07-07 08:52:44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一个别处的世界:梭罗瓦尔登湖畔的生命实验》(订购
作者:王焱  

  劳伦斯·布伊尔说,“整个物质生活的简单化”是梭罗最主要的生活形态。简朴是梭罗用以对抗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重要精神武器。梭罗所处的19世纪中叶,正是西方国家完成了原始积累阶段而迅猛发展的时期,工业文明与商业文明已确立了其主导性,人们的欲望被极大地煽动起来,汲汲于追求物质财富和物质享受。休伯特(Philip G. Hubert)指出:梭罗是美国欲壑难填的物质主义的第一个著名反抗者,他的简朴生活“尝试在更高的意义上把握世界的美好事物”,这与当时盛行的以物质为终极目标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洛厄尔亦指出:“梭罗的一生,就是对无用且无止境的美国式奢侈的抗议。”梭罗意识到,畸形的物质享受,将人们拖入物质主义的泥沼,物质主义所诱导出来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在无限膨胀的欲望的驱遣下,人们对金钱疯狂追逐,过着类似庄子所说的“倒悬”生活,欲望成为自己最残酷的监工,驱使自己做西西弗斯一般的苦役,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为那些不必要的物质享受,消耗自己宝贵的生命,无休止地忙碌,身心俱疲,无暇去享受生命甘甜的果实,就像梭罗所讽刺的那样,“除了做一架机器之外,他没有时间来做别的”。

(梭罗)

  向内转,转向内心与精神,是梭罗简朴生活观的重要特征。梭罗批判了物欲膨胀的人生观所导致的精神世界的衰竭与枯萎,试图纠正人们重物质而轻精神的人生误区。他主张简朴生活,尽量把物质所需降到最低,这样人们就能够将时间与精力从物质追逐中节约下来,倾听并遵从生命自身的内在需求,保持本真的性情、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力,完善精神追求,去感受生命内在的丰盈与美好。梭罗认为,充盈本真的精神性生存,而非乏味奢侈的物质性生存,才是生命的神圣与高贵之处。特别在消费主义君临天下的当下社会,人类的贪欲较之梭罗时代的人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梭罗的简朴有助于我们遏制物质追求对精神追求的强势挤压,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和谐。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时的小木屋)

  同时,梭罗的简朴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低碳生活的诗意范本。当今社会对自然的掠夺变本加厉,人们不惜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为代价发展经济。为满足物欲与经济发展,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生态平衡惨遭破坏,生存环境日趋恶劣,自然资源日益枯竭,这一切都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在地球的自然生态面临危机、亮起红灯的今天,梭罗的简朴理念具有跨越时代的警醒意义。人类对自然的索取每减少一分,自然的资源就多存留一分;人类的消费欲望每退缩一步,恢复生态平衡的希望就增加一分。如果人们都像梭罗一样低碳起居、低碳饮食、低碳出行,将简朴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人类的生存环境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瓦尔登湖)

  而梭罗简朴生活的理念在当下社会也得到了回应,甚至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群的生活方式。日本的大原扁理在《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一书中,正试图探索一种“不用赚太多钱也可以生活无虞的方法”。大原扁理曾在东京职场过着拼命三郎的生活,像很多人那样,每日工作12个小时,节假日加班是家常便饭,但即便如此,辛苦赚来的钱也很难支撑他的消费欲望,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决定“不能就这样为房东和老板而活”,毅然“社畜自救”,搬到房租便宜的东京郊区,每周只工作两天,做重度身障者的看护,剩余五天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看书、听广播、散步。大原扁理“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生活方式,是对都市常态化生存“做五休二”(实际上对于很多上班族而言,“休二”已然非常奢侈)的反叛,虽然他过着极简、清贫的生活,甚至“有时吃野草度日”,但终于“从过度疲劳中解脱了”,感到自己与世界的连接反而变得更加真切与坚实了。

(梭罗居住的小木屋内部复原布置)

  大原扁理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日本“低欲望社会”的一个极端案例。日本著名的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在《低欲望社会》一书中指出: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日本新一代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不炒房、不炒股、不结婚、不买奢侈品,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一部手机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连著名导演北野武都说很不理解自己的儿子,90后的儿子对挣大钱买豪车什么的全无兴趣,最喜欢的事情竟然是在门口小吃店排队,买一个好吃的便当。”当下中国的佛系青年、丧感文化,亦是“低欲望社会”的时代症候。值得玩味的是,2005年日本森冈孝二教授的《过劳时代》出版后,风靡全球,盖是因为这本书深刻揭示了时代的痛点。短短十余年的时间,时代的钟摆已由高欲望的过劳时代来到低欲望的佛系时代,这或许也说明了时代自身具有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新一代的年轻人意识到对物质的疯狂追逐并没有改善自己的物质水平,也没有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乐趣,于是不再对物质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贪恋,亦不再奋力追求。而这种低欲望的人生状态,亦是梭罗简朴生活理念超越时空的一种变相演绎。

  本文摘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一个别处的世界:梭罗瓦尔登湖畔的生命实验》(订购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