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体育社会学家文化之旅的探索、发现与记录——评卢元镇先生新作中山大学出版社《体育学散步》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体育社会学家文化之旅的探索、发现与记录——评卢元镇先生新作中山大学出版社《体育学散步》
张新萍(中山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2021-09-24 10:27:06  来源: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体育学散步》(订购

  一、书稿初成,付梓康园

    2019年暑假,我看到卢老师发了一个朋友圈动态,说自己正在整理写过的文字,有几百万字,把这些文字分门别类地汇总在一起,就成了《自选论文集》《体育随笔》《生活札记》《山水情怀》等等,但卢老师自问自答:“编这些书干什么?出版问世,显然不可、不必也不能,只能在活动硬盘留点痕迹,聊以自慰;也算是这代知识分子留下的一笔良心账。”我看着有些心酸,难道老师毕生心血留下的文字只能“聊以自慰”吗?

  以卢老师在体育界的影响力,这些文字如果能编册出版,应该有不少拥趸购买阅读。但出版社也许并不知道这一待开发的宝藏,而卢老师也不知哪家出版社有意出版,我知道卢老师之前已经印出来了两本书,一本《深一脚,浅一脚》,一本《微言小议》,但都没有公开出版发行,只有一部分好友和学生有幸看到,但我相信,还有更多的人希望看到卢老师的文字,我更确信,看到过卢老师文字的学生一定会受益良多。这些文字如果不能出版,不仅是遗憾,更是浪费。

  经我牵线,中山大学出版社颇有情怀的王天琪社长当下决定支持出版,恰好卢老师也对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大颇有好感(卢老师曾被聘为中山大学体育部客座教授)。他对中大出版社也十分信任,决定不取版权收入,该丛书的出版只是为了将著述留存下来并传播给更多人,以飨读者。

  2020年7月,丛书的第一本《体育学散步》付梓,很快就在全国发行。编辑王延红老师送我一本先睹为快。这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承载着老师半生研究的心血,是老师留给我们后辈学子的宝贵财富。

  封面的题目是《体育学散步》,这本文集与卢老师之前撰写的《体育学评说》《体育文化纵横谈》一样,都是纵论体育文化的随笔集。封面的下方写着“无体育,不文化”,这是卢老师去年一次演讲用的题目。确实,所有的体育都可以视为文化的一部分,都有文化渊源,也有文化印迹和文化表现,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能够用文字把体育的文化,或是文化的体育表达出来,却没有几个体育学者敢于尝试。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是没有资格轻言“文化”的。

  看完目录和序言,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内容如下:祝贺卢老师新书面世!当卢老师讲学时,各地学生趋之若鹜,而聪明的学生则默默找到老师的著作,认真研读,毕竟,一次讲座的收获怎及海纳老师潜心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学术成果?通过读书,才能发现其独特视角,学习其研究方法,掌握其理论体系,领会其思想精髓,这也是读书之价值所在”。朋友圈发出去,下面评论区里立马有人问在哪里能买到书。

  二、文轩总序,盛赞元镇

    丛书由原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杨文轩教授作总序。杨文轩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体育理论学者,他从政多年,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整体大局,将体育学科建成重点学科。但非常难得的是他从政与治学两不误。当初我在华南师范大学读博士时就上过杨教授的课,杨教授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对体育学原理有深刻认识,他主编的《体育原理》也是体育高等教育领域中最权威的教材之一。

  在洋洋洒洒近两千字的序言中,杨文轩教授对卢老师大赞不已——“卢先生是我们圈内称之为‘先生’的极少数学者之一”;“卢先生是体育界最有文化的人之一,也是文化界最懂体育的人之一”;“卢元镇先生是体育界影响最广的学者”;“先生的著作、教材占了近30年中国体育学界最有影响的著作1/8强”;“卢先生最难能可贵的是一身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他可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做自己的主,成自己的王!”;“他的高,别人难以企及;他的远,别人难以抵达”。最后,杨文轩教授总结:“我深信,一切成功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失败是做人的失败。”

  杨文轩教授本身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体育理论学者,我相信,这些说法并非恭维和谬赞,这么多“五星级评价”当是他自己的真情实感。两位学者从1978年开始相识,相知40多年,共事近20年,当初卢老师南下广州,由北京体育大学调至华南师大任教就是应杨文轩书记之邀,胡小明、谭华、周爱光等知名学者先后加盟也让华南师范大学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蓬勃发展,影响力日增。

  卢老师和杨文轩教授可谓“志同道合”的同事,也是聊得来的朋友。对于中国体育改革等诸多问题,他们多是英雄所见略同。“聊得来,始于有趣;聊得深,得于有益;聊得久,终于三观。”因为志趣相投,才能相互赞赏,并惺惺相惜。这篇总序,为本丛书增色不少。

  三、漫步体育,漫谈文化

  卢老师的这本《体育学散步》是卢老师体育文化丛书中的第一册,是从近二百多篇有关体育与体育科学文稿中选出的,大部分创作于北京体育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工作期间(1981-2010年),选择文稿的原则一是老师多年关注的领域,如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体育改革等;二是老师率先进入的研究领域,如体育社团、休闲、大学竞技体育等;三是老师曾挑起的学术讨论,如篮球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东方体育文化复兴,精英经济,竞技体育强化、异化与软化等。

  全书分为五个板块,一是学科和理论相关文章;二是运动和文化相关随笔;三是教育和改革相关论文;四是竞技和国际体育文化相关论述;五是健身和休闲相关讨论与总结。文稿不拘泥于固定形式,根据主题编撰在一起。有些是过去在体育期刊中发表的学术论文,有些是老师随思随想的随笔,有些是一些学术会议的发言稿,其中虽然有部分内容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寻到,但有些却属于首次公开发表。这些文稿中论述的问题,有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些才初露端倪,有些看来似乎已经过时,但都真实地记录了老师当时在体育领域中的探索和思考。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不由得为老师发现社会问题的敏锐眼光和开拓新研究领域的创新精神所折服,卢老师真正无愧于“体育社会学家”的称号。

  从五个板块来看,文稿的涉猎非常广,涉及到体育社会学科、体育文化、体育改革、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文化和体育休闲等诸多体育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是卢老师首先关注,首先发声,首先撰文,首先演说,进而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体育行政部门重视,这也是国家体育总局主动委托卢老师做体育改革的重点课题的原因所在,总局希望卢老师作为体育社会学者,深入研究中国体育改革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体育改革献计献策。

  在这五个板块中,最为突出的当属运动和文化板块,这也是显现卢老师博览群书,家学文史哲的功底所在。虽然运动健康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但谈及体育,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体育实践领域的各种现象,如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争金夺银,健身步道上人们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热热闹闹的广场舞,红红火火的校园足球和校园竞赛,等等,老百姓对体育的认识还局限在物质文化的层面,尚未了解其制度文化,遑论精神文化。而没有文化内核,体育只是一种技艺,一种塑身减脂的方式,或者是一个不可能被家长和学生重视的中考得分工具。当卢老师将篮球文化、冰雪文化、高尔夫球文化、武术和书院文化、东方体育文化等娓娓道来之时,“其中不乏智思哲语,颇多真知灼见,能更新人们对体育的认知,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公共价值”(中山大学出版社王延红编辑语)。

  体育界当中,论及体育文化的学者非常少,敢于针砭时弊,做“啄木鸟”的学者更少。作为以批判性思维著称的体育社会学者,卢老师对于体育社会问题的大胆和无畏广为人知。他自己也笑称:“很多人都喜欢听我说话,一是因为我说的是真话,二是我说的是很多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当很多人还对于历史性的51枚金牌沾沾自喜的时候,卢老师早已开始思考金牌背后的隐忧,对于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相互割裂深表忧虑,提出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思路,指出竞技体育要理直气壮地进入学校,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源泉,这些观点恰好与2020年4月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高度一致,也恰恰印证了卢老师以往的一种说法:“当学者的研究不被官员认可时,时过境迁,最终官员会选择和学者一致的观点,因为毕竟学者的研究是对的。”

  阅毕48篇文章,洋洋洒洒40万字,我们对于体育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有更深入了解,对于体育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中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起思考,对于中国东方体育文化的勃兴更充满信心。

  古人云“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有德行,有功绩,有学说,这应该是身为学者的毕生目标吧。“一位好的学者,能够在本领域留下一些值得传承记载的东西,已经是永铭历史了。卢先生如此丰硕的成果,给人高山仰止之感。”(杨文轩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前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还是从认真拜读老师的著作开始吧。

来源:中山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