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论薮续编》(订购)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邬国平 著
这是我的第三本明清文学论集,2011年出版的第二本集子曰《明清文学论薮》,缘此本书以续编名之。薮谓聚集,亦谓草。收入书里的文章,是自己平时读明清人集子对某些人物和问题产生兴趣,或觉着有疑义,进而循材料和想法作思考,抒一得之见。各篇文章大都是分别的,不成其为整体,犹如株草丛聚,枝叶散漫,适与“薮”义相近。
书里所收的文章,大多在刊物上发表过,也有两篇是用以前的稿子第一次付印。一篇为《辨五种假托之清词话》,是1990年应夏咸淳先生之约而写,他当时执行编辑《中华文学史料》,负责古代文学方面稿子,拙文拟刊载于第二期。然而,该丛刊只出了第一期,第二期没面世就因出版困难停了。夏先生到我家将稿子退回给我,还向我道歉,我其实是很感谢他的。藉此小事,可以想起当年出版面临的难处。另一篇是介绍蒋士铨的文章,题曰《腐草为萤焰亦存》,写于1998年,大致可以归为作家散论。我喜欢读文人别集,藉作者自己的诗歌、文章以了解其生平遭际、精神和性格,略如李贽所说“开卷便见人,便见其人终始之概”(《读书乐》引言)。我写清朝文人的这类文章,第一篇是1986年应陈允吉先生之约,介绍郑板桥。陈先生当时正为上海古籍出版社主编一本《十大文学畸人》,他要求,文章宜突出分析所论述对象的性格、精神和趣味,以此作为该书的特色,他自己执笔的李贺一文,就是深入剖析作者内心世界的佳作。这以后,我又陆续写了介绍吴绮、唐孙华、廖燕、厉鹗、袁枚、钱大昕、洪亮吉、龚自珍等文,发表于《古典文学知识》。因刊物所登文章长度有限,故发表时我对各文篇幅大都做了很多压缩。介绍蒋士铨的文章完成后,其时压缩文章的兴趣不复再有,就没有投稿。现从这组文章中选出三篇原稿,连同介绍蒋士铨一文收入本书,留下一点当年写作兴趣的痕迹。
对曾经发表过的文章,有些略有补充或改动。修改中,凡涉商榷性的内容只作补充,不作其他更改,补充之处皆以“补注”作提示。其他内容若有显著变化,则在文末说明,若基本属于一般的文字润饰,就不再一一为之作交代了。
友人陈明洁细心审阅了书稿。责编宋文涛辛勤编校,而且为使本书增色,给我提出友善的建议。对此,一并致以诚挚感谢。
邬国平
2021年4月23日校毕于淀浦河畔寓所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