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学出版社《声乐·新得》(订购)
俞子正 著
很久没有读到过能让我产生如此强烈共鸣的音乐学术著作了!尽管前些年我曾拜读过老友俞子正教授颇有影响的大作《会歌唱的文字》,知道这位歌唱家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优雅畅达,鲜活生动,有如优美的歌唱,入耳动听,但却未曾料到这些在他新著中的文字,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这种震撼力并不主要出于他的写作文采,而是源自书中作者的“真话”和“有用的话”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这些“真话”和“有用的话”隐含在全书不同论题和不同论点的思辨文字中,是他长期沉浸于歌唱艺术和教学工作真切感悟的结晶。这些观点鲜明、有棱有角的话语,像是一位潜心修行的布道者,用智慧的掸子,一一拂去那些蒙在认识常理上的灰尘,将一些关于学艺成才、歌唱技巧、艺术表现、声乐教学、艺术与生活、音乐与科研、教育改革等问题认知的原生道理,置于明亮的阳光下,示予求学拜经的年轻人。如:
“适合远比热爱重要!只有适合加努力,才是成才之道。”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改变自然。”
“真正的乐感是建立在完整技能基础上的,音乐的准确诠释才是乐感的命脉。”
“技术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技术就谈不上任何歌唱艺术。”
“艺术,一定来自于生活吗?不!艺术不仅是来自于生活,艺术常常来自对生活的不满足和向往,来自现实生活中人们缺少的、无法企及的理想和憧憬。”
“老师们常说演唱要激情,我告诉学生演唱要理智;老师们常说演唱时要有想象力和联想,我告诫学生演唱时必须专注,不可以走神;老师们常说演唱时要放松,我叮嘱学生演唱时不能放松。”
“目前对音乐学科的评价机制从根本上是有问题的,至少没有建立在音乐艺术的学科特点上。”
“一个没有好声音的音乐学科是不会有出息的。”
“任何改革,需要比前人更有智慧的人去改,而不是谁都可以随意地改革的,更不能断章取义、颠倒词义来忽悠教育。”
“既然当了老师,就争取当个好老师,当个明师,不是名师。”
…… 类似这样的一些“真话”和“有用的话”,全面呈现在本书论及的各个专题中,掷地有声,毫不含糊。当然,说真话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底气。底气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崇尚,对人生真谛、艺术真谛、教育真谛的深彻领悟,加之精深的专业造诣和宽阔的人文视野,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情怀和良心。尽管其中少部分论点的表述尚可修饰,但大道至简,其论点的内涵指向,我相信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
虽然我们是相知多年的朋友,但当他嘱我为这本书写点什么时,我却犹豫了。一则本书内容主要是围绕声乐艺术展开,隔行如隔山,对声乐这门表演艺术我知之甚浅;二则对我们共同触及或关注的一些问题,虽然观点相同,看法相近,但说实在话,许多问题我没有他看得清,想得远;没有他悟得透,说得准,更缺少他说真话的胆识和智慧。因此我回复子正,应该用更精美、更有概括力、更具思想高度的序言文字,才能与这部大作的含金量相称。由于自知无力为序,谨以这篇简短的读后感,表达我对书中所述观点十分赞赏和由衷敬佩之情,也以此表达我对老友子正新作的祝贺!
2020年国庆假期于北京
本文为西南大学出版社《声乐·新得》序言。
来源:西南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