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学校:多元智能大放光彩的舞台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学校:多元智能大放光彩的舞台
刘波
2003-10-30 14:01:00 来源:
当多元智能理论逐渐被人熟知时,它在教育方面应用的可能性也正被探讨。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们亟须一种可资借鉴的情境,以了解和验证多元智能进入教学实践的方法及其可能的成就。有意思的是,连理论的创建者加德纳也对“这个理论究竟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非常感兴趣,而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的“
多元智能新视点丛书
”正是从多个角度,展示了美国教育界成功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过程与结果。丛书之一《
多元智能与学生成就:六所学校的成功案例
》一书的写作初衷就是为了回答加德纳的这个问题,它较全面地提供了美国学校真实情境中的多元智能解读。
这本书的作者琳达·坎贝尔和布鲁斯·坎贝尔夫妇,是美国较早致力于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学者,曾有多种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著述,同时又有多年深入中小学展开多元智能实践研究的经验。这本书的写作,可以说是对他们多年工作的一次总结:作为多元智能学校实践的参与者,他们具备充分的热情与投入,与中小学师生们一起经历了多元智能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而作为资深教育学者,他们又具备研究者的冷静与洞察力。从全书的行文中,就可以发现这种热情和冷静的和谐统一,而这种叙述特质,也使阅读变得轻松。
全书结构明晰简洁,第一章以提问作为标题,“为什么采用多元智能理论”,着重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多重影响。第二、三、四章以并列的形式分别介绍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多元智能实践历程,使读者很容易各取所需,找到自己的关注重点。第五章“多元智能学校方案的启示”,则对六所学校实践多元智能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既发现了各校成功背后的不同背景、不同路径、各具特色的多元智能方案,也总结了它们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共识。本书最明显的两大特色是:
1.以“多元”和“变化”为主线的多元智能实践作者选取的材料涉及多元智能理论进入中小学以后所产生的全面影响:从学校管理到教师专业发展;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改变;从班级编制到活动设计;从家长评价到学生成就……角度多元、令人信服地展现了多元智能指导下的“学校改革全景图”。其中,对多元智能理论进入学校后所促成的“变化”更是予以重点关注,比如,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的提高、教师敬业程度的增加、白人与黑人学生之间差异的缩小、学生学业成就的大幅提升等。
2.翔实的多元智能教学材料与学校方案对于六所学校的多元智能方案,作者呈现的不仅是一种改革的思路和设想,更是翔实的已经操作或正在实施的课程和教学方案,而正是这些具体而实际的方案,构成本书的重要架构和素材魅力,也因此,对阅读此书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具备了独特的启示价值。
《多元智能与学生成就:六所学校的成功案例》在多元智能的实践方面为读者打开了视野,作者通过自己的研究告诉读者:无论什么样起点的学校,都可以成为多元智能大放光彩的舞台;无论天赋差异有多大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发挥潜能,发展自我。而且,作者又进一步对此进行了学术上的梳理,概括了“成功多元智能方案的基本原则”,以学者的眼光,阐释了各所学校强调智能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进而对多元智能进入学校及其产生影响的方式和可能性予以说明。作为全书的结尾,这是个小结,可它更是开放性的,“因为多元智能是关于人类智慧的建构,它没有规定任何约定俗成的教育步骤。”这种学术理性似乎告诉中国的读者,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也应该看到,多元智能方案在我国实施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本土化”问题。因此,创造我们自己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也许是读完此书以后,校长和教师们最直接的冲动。
书 名
多元智能与学生成就:六所学校的成功案例
作 者
琳达·坎贝尔 布鲁斯·坎贝尔
定 价
¥25.2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8-1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30日第8版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