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对明清小说的文化研究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对明清小说的文化研究
2002-07-18 14:56:46  来源:  
 
郑州大学曹萌教授很早就写信告诉我,说他近年正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模式学和中国古代小说教育倾向研究。没想到马年伊始就给我寄来了《明清小说的文化批评》(明代卷)。看了这本作为小说模式学和小说教育倾向研究发轫之作的著作,颇有几句话想说,于是写了这样一个短评,也算作是我对作者的一点鼓励吧。

  《明清小说的文化批评》(明代卷)一书顾名思义,其目的在于对有明一代小说进行文化批评,从而揭示出一定的与小说发展、与小说思想发展有关的规律性的现象和理论质素。通读全书,可知该书的基本思路和做法是:将明代一些有代表性的小说放在大文化背景上进行考察和分析,并在描述和说明一些小说文本的思想倾向、艺术倾向,以及一定的小说理论表现等现象与这一大文化背景各种联系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明代小说,以便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挖掘出特定的小说文本和小说理论现象所包含的文化蕴意与艺术价值。

  根据曹萌同志的界定,所谓的大文化背景主要指影响或作用于小说文本或小说理论,并导致这两方面体现出特定小说史现象的文化基础、环境、氛围与因素,主要包括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思潮、士人生活风貌、士人心态,以及政治、经济环境、文艺思潮等等。显然,本书所以选择这样的基本思路和做法,是企图在既往小说研究成果和研究层次上作新的研究尝试,即通过更宽阔的背景因素亦即多的文学外部因素来考察和认识中国古代小说。

  本书以考察传统文化、社会思潮、士人心态、士人生活风貌等文化背景为基点,重在研究这些外部因素与明代各种题材小说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的关系。这是一个既新且难的角度,课题的学术价值应该是值得特别肯定的。

  将文学现象植入大的文化环境,如传统文化、社会思潮等背景上进行文化研究,这是比较大的学术工程,它需要较为充分的学术准备,易言之,如果没有文化学、哲学、史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是很难展开这类课题的。曹萌同志知难而上,勇于向这一领域进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当然,更值得重视的是,这本书所体现出的下面一些学术特点。

  首先,本书所涉及的命题,具有相当的学术深度和广度。《明清小说的文化批评》(明代卷)大致提出了十几个较大的学术题目。这些问题,有的在学界曾有过研究,但尚不深入,曹萌同志在此基础上又掘深了一层;而更多的是未曾有人提出的学术问题。如:洛学传承与明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的嬗变;中国古代贵族风度与明代通俗小说战斗描写模式;明代通俗小说的教育倾向;明代社会思潮的发展与小说色情描写的嬗变;《庄子》文学形象对明代通俗小说的影响;明代公案小说中包公对元杂剧中包公的继承与超越;《西游记》的创作模式及其小说史地位;《金瓶梅》张扬色情的倾向与小说的性文化表达等。就学术研究而言,能够提出这些问题已属不易,何况再加以特定的研究。

  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体现出作者朴实的研究作风。在这本书里,曹萌同志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表现的治学风格,还是继续着他在大学学习时所把握和继承的学术传统作风:研究上的重描述和说明;论析上的谨慎而简约。因而书中很少通过臆测和推断去进行结论,更多的是在大量的事实和客观描述与说明中,让结论水到渠成地表达出来。

  《明清小说的文化批评》(明代卷)的第三个特点是引证广博。即作者并不单单从文学的角度研究小说,而是将小说文本或小说理论表述方面所体现的问题与现象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上去分析和考察。这就使得本来并不孤立的小说现象被还原到它原来生存的客观实况中,使它与方方面面的条件和因素有了更广泛的联系,从而对它的考察也就作到比较全面和客观。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所以广博的引证在研究中并非是一种特点,有时更主要的还是一种学术的要求,在这里,曹萌同志达到了此一要求。

  本书的最后一个特点是作者认真谨严的治学态度。此书中作者每当对特定的问题下结论和判断时,总是十分谨慎的;从不妄加断语,(尤其是对一些暂时疑莫能明的情况,甚至更用“似是”或“或许”这样的判断表述)。

  因为《明清小说的文化批评》(明代卷)一书有上述的可读之处,我便诚恳而热心地把它介绍给学界的朋友,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更多的还是凭读者自己去判断。

  我年事已高,但学术热忱并未衰减,每见有年轻同志书稿付梓,便有由衷的高兴,禁不住写了上面的话,也以是望于学界同行。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2.7.3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