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随目迷五色的文艺思潮潜入当下历史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随目迷五色的文艺思潮潜入当下历史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钱中文
2003-11-06 14:32:54 来源:
近20年来,我国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同知识背景与写作倾向的队伍迅速形成,审美趣味各异的读者队伍不断出现,使得写作队伍与读者队伍极大地分化了。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自然走向了边缘化,但换来的却是自己本身的主性的增长,文学获得了不少自由,好像回归了自身。
不过我们马上看到,一方面回归给我国文学注入了活力,但另一方面,回归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回归到极端化的个人与个人趣味,并且随后傍上了市场与资本。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不是作者在写作,而是出版商与传媒共同策划,假作者之手,共同推出三赢的印刷品。正如有的作者所说,写作已不是心灵、精神的现象,而是肉体的欲求与自然本能的满足,说得赤裸而实在。于是,原来貌似铁桶一般的、大一统的文学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棒击之下,就成了纷纷散落的碎片。
20来年过去了,如何来认识这段还在继续发展着的不断变幻、目迷五色的文学的历史?使用文学史的写作方式与作家研究是通常的办法,而从思潮的角度的切入,却也可以提供一种宏观的、直透文学里层的知识把握。陆贵山教授主编的《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
》(下面简称《思潮》),正是使用后一种方式来引导读者了解当代文学的。读罢该书,我以为其在多个方面是凸现价值的。
该书以论带史,系统地勾勒了我国新时期的各种文学思潮。所谓文学思潮,指的是一种具有新的特征的文学创作原则、范式、方法、价值类型所组成的一时流行的文学创作倾向、文学理论批评思想。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而且在50到70年代的30年间,在政教论文化思想的统制下,走向了极端。新时期初期的现实主义文学,曾经风光了一阵,但是随后不久,文学的情调突然为之一变。形式变异成为一些人的写作追求,写作变成了一种叙事策略,文学宣言一个接着一个,批评的原则时时更新,坚持文学的价值变成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在文学写作、理论批评中形成了一股又一股的追新逐后的思潮,至今尚在继续。对于这些现象,《思潮》一书把它们归类为各种思潮而加以清理,这是一个十分合理的视角。《思潮》围绕文学本质而形成的各种观点,如本体论、主体论、生产论、价值论各种文学观点,进行评述,描述了它们每当争先恐后出现的时候,总会引起理论界的阵阵骚动,带动了一批赞成者和不同意见者起来辩论,进而成为一种文学主张的标榜,扩大了我们对于文艺现象的了解。从创作方面来看,《思潮》归纳了流行着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形式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通俗文艺等思潮,并以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文化批评思潮穿插其间,在理论的带动下,构成了一幅纵横交叉、互为补充、相互阐发的全景性的文学思潮图。这样,在对于单个文学思潮进行了较为透彻的理论剖析的基础上,使人们获得较为整体的深层把握,却也使人看到了史的发展轨迹。
同时,该书追根溯源,清理了各种思潮的来龙去脉。文学思潮的出现,自然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然而在短短20年间,我国文学、理论批评中竟出现了那么多种思潮,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盛事。我们可以说,就我国的原有的文学传统来说,其内涵是无力激发如许蓬勃的创造热情的,被长久压抑并被歪曲了的文学传统,相当贫乏,它未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思维的活力与基础,无力建成多样发展的场地。文艺新思潮的出现,既是自身的要求,但又必然要受到外力的激活,才能有所作为。开放改革以来,涌入的种种外国文学思潮确实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以致形成了一个移植多种外国文学思潮的高潮。它们使文学的贫困变为文学的丰富与多样。在与世界文学接轨的急切愿望下,短短20年间,人们竟把外国文学中的一百多年上演过种种思潮、流派、手法、各类主张,重演了一遍。《思潮》把随着各种思潮而出现的文学新主张、新思想、新方法、新的价值观念,置于全球化的语境上来了解,并在每章之前进行理论的历史梳理,清点了它们的外来动力与根源,使其在外国的各种有影响的哲学、文学的思潮、派别中,找到它们对于外国哲学、文学思潮的承袭与对接点,虽说有时读来不免有点枯燥,但联系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种种文学现象的演变,却也让我们明白了它们无一字无来历的脉络,倒也显出作者经营的苦心,写得很有意思。
应该看到,理论与文本实践结合适当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思潮》采取了哲学、文学理论思潮与文学写作互为阐发的立场,这是十分需要与正确的。一些思潮主要表现在理论、批评中规范了新的原则与方法,提出对于文学的新的理解,以及它们所标榜的价值观。它们有时显得振振有辞,以为掌握了一种理论话语,也就获得了理论话语权了。但细察一下,这里缺乏理论的原创性的创造,主宰的则是对于外国人的洋气十足的理论的转述,虽然介绍也是需要的。自然各种思潮主要表现在不同倾向的文学文本的制作中。像关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形式主义、非理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通俗文艺等思潮等章节,《思潮》引用了大量写作文本,使理论探讨显得十分生动而丰满。由于思潮理论与写作实践十分契合,就使不少文本脱去了使人们难以解读的外衣,而彰显了其本来面目,所以也显得很有说服力。
《思潮》也显示了理论探讨的价值追求。价值追求本来是理论探讨的应有之义,但是随着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的流行,一些文学研究也变成了后现代主义式的文本,即叙事策略。它们只做叙述,不做判断,解释一个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命题。但是这个命题还有另一个方面,即凡是存在的并不都是合理的。如果从这一命题的两个方面出发,那么我们可以对事物做出更为全面一些、合理一些的解释与理解,这里需要对事物进行价值的判断。我看《思潮》是这么做的。20年来各种文学思潮的出现,有其必然出现的理由,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也要看到,一些文本写作只是叙事策略的追求、一种文字游戏、一种实验与尝试,它们消解了文学审美的生成与审美价值,消解所有价值正是它们的目的。它们确也表现了对单流论的、政教论的文学的反抗,但本身却是贫血的东西,使人难以卒读,它们只为少数有兴趣的评论家提供一些话题,离广大读者很远,因此没有必要大力推崇它们。对于那些在各种反理性主义思潮泛滥下制作出来的文本,用下半身写作出来的文本,文学皮条客式的文本命名,都应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思潮》对于这些复杂的现象,都未进行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掌握了合适的“度”进行了评介,这是不容易做到的,而这也正是《思潮》本身的价值所在,使其在探讨这些文学理论前沿问题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理论性。
《思潮》是一本通过文学思潮分析有益于我们整体了解当代文学成绩、问题和进一步建设的书。
文学思潮的研究有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文学思潮有时不一定表现一个时代的文学、理论的全貌和本质性的东西,其中常有泡沫性的东西存在。由于有的思潮常常是一种流行的、时尚的报刊传媒的喧哗,在表现自身价值或是出现泡沫现象的同时,它们往往掩盖了创作、理论上那种不事声张的却是有价值的东西的存在。在这种喧哗声中,确实是存在这样的现象的,这是需要估计到的。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